中国称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3Amax_bytes(150000)%3Astrip_icc()%3Aformat(webp)%2FGettyImages-2234042272-18b106c9b1c149818e5b2c9a1f6daf99.jpg&w=1920&q=75)
新闻要点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周一宣布,英伟达(Nvidia)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并将继续对这家芯片巨头进行调查。此举正值中美贸易谈判持续之际,给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英伟达带来了压力。 这项声明是在对英伟达于2000年收购以色列网络设备制造商Mellanox Technologies的初步调查之后发布的,并被中国官方媒体援引。北京当初批准了这笔交易,但附加了中国持续获得供应的条件。 然而,此后美国部署了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向中国销售高端芯片。2025年8月,特朗普总统在最初实施限制后,允许英伟达继续向中国销售其H20芯片,以换取15%的收入分成。 英伟达股价今年迄今已上涨32%,但在周一盘前交易中略有下跌。
背景介绍
英伟达在2000年收购以色列网络设备制造商Mellanox Technologies时,获得了中国的有条件批准,条件是确保中国能够持续获得相关供应。 然而,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旨在限制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技术,尤其是用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芯片。这导致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公司在向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时面临重大限制。 作为中美贸易和技术竞争的一部分,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8月曾就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达成一项特殊协议,允许其继续销售,但需将部分收入(15%)与美国政府分享。这一背景凸显了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深度 AI 洞察
中国此时对英伟达提出反垄断指控的真正动机可能是什么? 中国此时采取行动,可能不仅仅是基于2000年的收购案本身,更可能是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组合拳: - 对美施压的谈判筹码: 在持续的中美贸易谈判中,此举可能被用作对特朗普政府施压的有力筹码,尤其是在芯片供应和技术限制方面。 - 捍卫国内产业和数据安全: 随着美国实施出口管制,中国可能借此重新评估关键技术领域的控制权,并推动本土替代,确保供应链的独立性和数据安全。 - 重新审视历史交易: 在当前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可能正在重新审视所有涉及外国科技巨头的历史交易,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利益和未来的技术发展。 - 向其他外国科技公司发出警告: 此举也可能向其他在华运营的外国科技公司发出信号,即它们在中国的市场行为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敏感技术领域。这可能迫使外国公司在华业务进行重组或调整其战略。 这项反垄断调查将如何影响英伟达的中国市场战略和全球投资者情绪? 英伟达将面临多重挑战,并可能引发全球投资者对其中国业务风险的重新评估: - 长期不确定性: 调查结果可能导致罚款、业务剥离或更严格的运营限制,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带来长期不确定性。这可能迫使英伟达调整其在中国的产品线和销售策略,以规避进一步的监管风险。 - 投资者风险溢价上升: 地缘政治风险和监管不确定性将增加投资者对英伟达的风险溢价要求,可能对其估值构成持续压力。投资者会担忧其在华收入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对全球营收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 加速供应链和市场多元化: 英伟达可能会加速推进其供应链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策略,减少对单一市场(如中国)的依赖,以对冲地缘政治风险。这可能包括在其他地区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或加强与非中国客户的合作。 - 技术本土化压力: 中国政府可能会要求英伟达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本土化,包括与中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或转让部分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这将对其知识产权保护和全球竞争力带来挑战。 此事件对中美科技脱钩的长期趋势和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有何信号意义? 此次事件进一步强化了中美科技脱钩的趋势,并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 技术民族主义升温: 中国的反垄断行动,结合美国此前的出口管制,标志着技术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升温。各国政府将更积极地利用监管工具来保护和发展本国技术产业。 - 供应链区域化加速: 跨国科技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被迫将生产和研发从一个地缘政治区块转移到另一个,从而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区域化和碎片化。这意味着“全球化”的效率将让位于“安全”和“韧性”。 - “两套系统”的形成: 长期来看,可能会形成两套独立的、互不兼容的科技生态系统,一套以美国及其盟友为中心,另一套以中国为中心。这将增加技术标准、兼容性和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全球运营成本。 - 对创新周期的影响: 这种脱钩可能会阻碍技术交流和协作,从而可能减缓全球范围内的创新速度,尤其是在需要大规模投资和全球合作的尖端半导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