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吉恩·蒙斯特称iPhone周期开局“稳健”,援引中国零售巨头数据强调乐观情绪

大中华区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09/15 14:32:00 (北京时间)
苹果
iPhone 17
智能手机
中国市场
eSIM技术
吉恩·蒙斯特称iPhone周期开局“稳健”,援引中国零售巨头数据强调乐观情绪

新闻要点

分析师吉恩·蒙斯特指出,苹果iPhone 17在中国京东的预订量已超过去年iPhone 16的同期水平(不含iPhone Air型号)。这一强劲的早期需求表明iPhone周期开局稳健。 iPhone 17的256GB基础款成为最畅销型号,得益于其799美元的定价(与iPhone 16持平)以及显著升级,包括更大的6.3英寸显示屏、更窄边框、120Hz ProMotion支持和双倍存储。这些改进使基础款更接近专业级规格,解决了消费者转向高端机型的一个关键原因。 然而,iPhone Air在中国的预订因eSIM技术监管批准问题而被推迟。尽管预订数据强劲,分析师对iPhone能否再次驱动“超级周期”存在分歧,部分人赞扬硬件改进,但也指出苹果在AI功能推出上的滞后。

背景介绍

苹果公司每年推出的iPhone是其营收和市场份额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中国。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且受严格的监管环境影响,特别是对于新兴技术如eSIM。 “超级周期”是分析师用来描述由重大技术创新驱动的、导致消费者大规模升级的销售爆发期。苹果此前曾经历过iPhone 6和iPhone X等型号的超级周期。对苹果而言,维持增长需要不断创新并有效管理全球供应链和不同地区的监管合规性。

深度 AI 洞察

苹果为基础款iPhone 17提供的激进价值主张背后的深层战略考虑是什么? - 市场份额防御与扩张: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且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苹果通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Pro级功能,旨在抵御低成本安卓设备的竞争,并吸引寻求高价值升级的现有用户。这是一种策略性定价,旨在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并可能扩大其生态系统的用户基础。 - 服务收入驱动: 尽管硬件利润可能因成本增加而受到挤压,但通过扩大iPhone用户群,苹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其高利润服务业务(如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的收入。这种“以硬件促服务”的模式是苹果长期盈利增长的关键。 - AI功能滞后的应对策略: 面对AI功能推出滞后的批评,苹果可能通过提升基础款硬件的直观价值来暂时转移市场注意力,争取时间完善其AI战略,并确保在AI竞争中不至于落后。 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遇到的eSIM监管障碍,对苹果的长期市场策略和全球产品发布模式有何影响? - 凸显地缘政治与技术脱钩风险: 这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批准问题,更可能反映了中国对关键通信技术自主可控的偏好和对海外技术依赖的警惕。eSIM技术涉及用户身份和网络连接,属于敏感领域,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潜在切入点。苹果在设计全球产品时将不得不更早、更深入地考虑各国独特的技术主权和数据安全要求。 - 产品发布复杂性增加: 中国市场的延迟发布打乱了苹果全球统一的产品策略,可能导致不同地区产品线错位,增加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的复杂性。未来,苹果可能需要更灵活的产品 SKU(库存量单位)和更本地化的监管合规团队,以应对日益碎片化的全球市场。 - 激励本土创新与替代方案: 监管障碍也可能促使中国本土企业加速eSIM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进一步加剧苹果在华市场的竞争压力,并可能迫使其考虑与中国本土技术伙伴更紧密的合作。 分析师对“超级周期”的怀疑,对苹果的估值和投资者预期意味着什么? - 从高增长到稳定回报的预期转变: 市场正在从过去依赖大规模硬件升级驱动的“超级周期”叙事,转向更关注苹果服务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稳定的用户生态系统。投资者可能需要调整对苹果未来业绩爆发式增长的预期,转而关注其作为“安全港”和稳定现金流生成者的价值。 - AI集成成为新的增长催化剂: 缺乏“超级周期”的明确预期,意味着市场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催化剂,而AI功能被认为是下一个关键。苹果若能成功且差异化地整合AI,将是重燃投资者热情、驱动下一波升级潮的关键。反之,若AI战略未能奏效,将对其长期增长前景构成重大风险。 - 竞争格局与创新压力的增加: 缺乏超级周期也暗示着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创新边际效益递减。苹果将面临持续的创新压力,不仅要保持硬件领先,更要在软件、服务和AI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以维持其高端品牌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