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和甲骨文的爆炸性财报证明了为何是时候告别“七巨头”了

新闻要点
博通和甲骨文近期公布了出色的财报和业绩指引,推动两家科技巨头股价飙升至历史新高,并超越了除英伟达之外的大部分“七巨头”股票在过去五年中的表现。文章指出,“七巨头”已不再能很好地代表市场领先的成长型股票,并提出“十巨头”概念,将博通、甲骨文和Netflix纳入其中。 “十巨头”目前占标普500指数的39.1%,高于“七巨头”的33.7%。博通通过收购VMware和开发AI芯片(XPU)实现了转型,成为一个多元化的AI基础设施投资标的。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业务(OCI)预计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营收有望达到1440亿美元,正在颠覆现有云巨头。 尽管两家公司当前的市盈率较高,但投资者对其未来几年的增长抱有高度乐观的预期。博通和甲骨文的强劲表现及其市场影响力表明,“十巨头”已成为主导市场情绪和指数走势的关键力量,其业绩波动将显著影响大盘表现。
背景介绍
“七巨头”通常指少数市值巨大、增长强劲的美国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特斯拉、英伟达),它们在过去几年主导了市场表现和指数涨幅。本文提出的“十巨头”概念是对这一格局的更新,旨在纳入新兴的、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科技力量。 博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战略性收购(如VMware)和在定制AI芯片(ASICs,如XPU)领域的创新,正积极拓展其在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市场的份额。甲骨文则是一家老牌企业软件和数据库巨头,近年来其云基础设施(OCI)业务迅速崛起,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Cloud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成为其新的增长引擎。
深度 AI 洞察
“十巨头”的崛起是否代表了科技投资范式的深层转变,而不仅仅是市场领导者的简单更迭? - 是的,这标志着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变。它反映了人工智能和高度专业化云基础设施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加速。过去“七巨头”更多代表了平台经济和消费者互联网的成熟应用,而“十巨头”则突出了企业级AI和后端计算能力的战略价值。 - 这种转变意味着投资者需更加关注基础设施层面的技术护城河,而非仅仅是前端应用的用户增长。那些提供AI计算、网络连接和专业云服务的公司,其营收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AI军备竞赛直接挂钩,展现出更强的定价权和增长确定性。 博通和甲骨文的高估值,在当前(2025年)高利率环境下,其持续性与风险何在? - 风险主要源于市场对未来增长的高度预期。两家公司的高市盈率(博通54.8,甲骨文48.2,均高于英伟达)表明,任何业绩不及预期或增长放缓的迹象都可能引发大幅回调。 - 持续性则依赖于其核心技术和市场地位的不断强化。博通的AI芯片XPUs和网络产品在构建大规模AI数据中心中扮演关键角色,形成技术壁垒。甲骨文OCI的成本效益和与现有数据库客户的集成优势,使其在企业级市场具有粘性。只要这些竞争优势能持续转化为超预期的订单和营收,高估值便能得到一定支撑。 “十巨头”对全球科技生态系统和地缘战略竞争格局有何潜在影响? - “十巨头”的崛起强化了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导地位。这些公司在AI、云计算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对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 这种集中度也可能加剧地缘政治竞争。随着各国将AI和云计算视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对这些“十巨头”的技术和服务的依赖性将引发数据主权、供应链安全和技术出口管制等方面的紧张关系。例如,对博通AI芯片的需求可能进一步凸显半导体供应链的战略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