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人工智能(AI)股票:英伟达与博通

新闻要点
英伟达和博通在人工智能(AI)半导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各自在AI芯片细分市场中表现出色。英伟达凭借其在数据中心AI图形处理器(GPU)市场94%的份额领先,其技术优势和台积电70%先进芯片制造产能的分配是其成功的关键。公司上半年营收达908亿美元,同比增长62%,预计2026财年营收将达2060亿美元。 博通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市场拥有70%的份额,为大型云服务和AI公司定制芯片以提高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其AI业务营收在上一季度增长63%至52亿美元,总营收达160亿美元。公司预计本财年AI营收将达到200亿美元,并已获得OpenAI约100亿美元的订单,未来有望实现显著增长。 尽管两家公司都展现出强劲增长,但文章指出,英伟达的市盈率低于博通,且其盈利增速更快(54% vs. 36%),因此对于寻求价值与增长结合的投资者而言,英伟达更具吸引力。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博通强劲的AI营收潜力也使其成为值得考虑的增长股。
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芯片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产生3.1万亿美元的增量收入,主要由数据中心对AI工作负载处理能力的巨大需求驱动。 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因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进行AI推理等通用AI任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与此同时,博通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是高度定制化的芯片,专为特定AI任务设计,能为大型云服务和AI公司提供卓越的效率和更低的运营成本。
深度 AI 洞察
英伟达的市场主导地位在面对定制化AI芯片和地缘政治压力时是否可持续? - 英伟达在GPU市场的94%份额令人印象深刻,但并非不可动摇。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如博通服务的客户)日益增长的定制ASIC需求,以及各国追求AI主权(推动本土芯片设计)的战略必要性,预示着英伟达类似垄断的控制力可能长期面临逐步侵蚀。 - 美国特朗普政府在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的持续强硬立场,尤其是对先进AI芯片的限制,虽然短期内可能固化英伟达在某些市场(如美国及其盟友)的优势,但长期看可能加速受限国家(如中国)的自给自足努力,从而催生更强大的本土替代方案,最终可能减少对英伟达的全球依赖。 - 投资者应关注英伟达在软件生态系统和平台锁定上的投入,这可能是其长期竞争力的真正护城河,而非仅仅依赖硬件性能。 博通的ASIC业务增长是否会超越英伟达的GPU业务,成为AI芯片市场的下一个主要增长点? - 博通在ASIC领域的70%市场份额,加上与OpenAI等新客户的重大订单,表明定制化芯片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优化成本和效率的必然趋势。随着AI模型变得更加专业化,对通用GPU的需求可能会部分转向对高效、低功耗定制ASIC的需求。 - 然而,GPU在基础模型训练和通用AI研究中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英伟达的Blackwell等新一代产品仍将是前沿AI研发的主力。博通的增长更多体现在AI推理和特定应用部署上,这是AI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 - 投资者应认识到,GPU和ASIC并非完全竞争关系,而是互补的。大型AI基础设施将同时需要两者。博通的“爆炸式”增长可能源于从较低基数开始,但其潜在市场规模——尤其是考虑到三个超大规模客户在未来三年内600亿至900亿美元的服务TAM——预示着巨大的、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考虑到两者的估值差异和增长潜力,哪种投资策略更符合当前AI市场演进的长期趋势? - 文章指出英伟达估值相对较低且盈利增长更快,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其GPU主导地位的风险定价,例如竞争加剧或定制芯片的兴起。对于寻求“相对价值”的投资者,英伟达提供了一个在AI核心赛道中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机会。 - 博通较高的估值反映了市场对其ASIC业务未来增长的预期,尤其是在其客户群不断扩大且订单持续强劲的背景下。对于那些相信AI将走向更深层定制化、并且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获取更高回报的投资者,博通可能更具吸引力。 - 从长远来看,AI市场的演进趋势将是异构计算。成功的投资策略不应仅仅关注单一技术栈的领导者,而应考虑在GPU、ASIC、以及潜在的FPGA等多种AI加速方案中进行多元化配置。同时,评估其在AI软件栈、互连技术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这往往是更持久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