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彼得·希夫称特朗普和美联储的政策将引发1970年代式的通胀冲击:“普通美国人将受苦”

北美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09/12 19:28:14 (北京时间)
美联储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劳动力市场
彼得·希夫称特朗普和美联储的政策将引发1970年代式的通胀冲击:“普通美国人将受苦”

新闻要点

经济学家彼得·希夫警告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政策与美联储潜在的降息相结合,将引发19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胀,其后果将更为严重,因为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比当时更弱。 希夫认为,普通美国人将因此受苦,但那些正确布局的投资者将获利更多。宏观策略师吉姆·比安科担心政策制定者可能误读劳动力市场数据,指出劳动力供给随需求下降,因此降息刺激经济不会增加就业,反而会加剧通胀,这主要归因于驱逐出境和移民打压导致的人口增长放缓。 经济学家丹尼尔·奥尔特曼预计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作为“试探气球”,以观察经济对信贷宽松的反应。基金经理鲁奇尔·夏尔马也表达了类似担忧,称美联储在金融条件如此宽松(信贷利差接近历史低点,股市估值高涨)的情况下开始降息周期,是“泡沫的秘方”。

背景介绍

美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通胀担忧与劳动力市场动态持续交织。美联储的职责是平衡物价稳定和最大就业。 彼得·希夫长期以来一直对美联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美国赤字驱动的财政战略持批评态度,他经常警告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风险。当前,唐纳德·特朗普再次担任美国总统,其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贸易政策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美联储正面临在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支持之间进行权衡的压力,尤其是在市场普遍预期可能降息的背景下。

深度 AI 洞察

当前政治经济背景下,1970年代式通胀警告为何格外引人注目? - 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财政政策可能倾向于扩张性支出和贸易保护主义(如关税),这些都可能推高成本并扩大预算赤字。若美联储同时降息,货币政策将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而非制衡,可能导致需求侧和成本侧的双重压力。 - 劳动力供给端的问题(如移民政策收紧导致的劳动力人口增长放缓)与需求侧刺激相结合,并非增加就业,而是直接转化为工资和物价上涨,这与1970年代的滞胀环境有相似之处,但目前的结构性因素可能使其后果更甚。 - 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尤其是在总统公开呼吁降息的背景下,可能加剧投资者对政策失误的担忧,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 美联储的“试探性”降息会如何被市场解读,不同资产类别面临怎样的不对称风险? - 市场可能将25个基点的降息解读为一个鸽派转向的信号,而非单纯的试探,这可能进一步刺激投机性资产(如科技股、加密货币)的估值泡沫,尤其是在金融条件已经宽松的情况下。 - 对于固定收益市场,如果通胀预期升温,长期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将面临侵蚀风险,导致投资者转向短期债券或通胀挂钩债券。黄金和商品等通胀对冲资产可能受益,但前提是通胀确实加速且市场对此做出反应。 - 房地产市场可能因抵押贷款利率的短期下降而获得支撑,但如果通胀失控,长期而言购买力下降和利率最终大幅上调的风险将增加。 如果美国采取的国内政策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具通胀性,将对美元和全球资本流动产生何种长期影响? - 持续的、高于预期的通胀可能侵蚀美元的购买力,并削弱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吸引力。这可能导致国际投资者寻求替代资产或非美元计价资产,从而引发资本外流。 - 美元贬值可能使美国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但同时也会推高进口商品成本,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对于依赖美元计价大宗商品的国家,这可能带来进口通胀压力。 - 全球资本可能重新配置,新兴市场或通胀控制更严格的发达市场可能吸引更多投资,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美国借贷成本的长期上升也可能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