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报告称中国企业在香港的稳定币活动或面临限制

大中华区
来源: Cointelegraph发布时间: 2025/09/12 00:59:01 (北京时间)
稳定币
加密货币监管
香港金管局
资本管制
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称中国企业在香港的稳定币活动或面临限制

新闻要点

据报道,在香港运营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其稳定币及加密货币活动可能面临限制。这些内地公司及其在港分支机构预计将退出香港稳定币牌照的申请竞争,即使此前包括汇丰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已表示兴趣。 香港新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已于8月1日生效,并设有六个月的过渡期,已有77家机构表示有兴趣申请。然而,近期政策转向和对“风险转移”的担忧,促使中国机构重新考虑其申请。 尽管中国对稳定币持谨慎态度,此前曾指示企业停止相关研究和研讨会,但似乎也在考虑发行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正考虑放宽银行持有加密货币的资本要求,以简化银行的加密资产处理流程并促进数字资产投资。

背景介绍

香港一直在积极推动自身成为全球 Web3 和加密货币中心,为此引入了全面的监管框架,包括针对稳定币的新规定,该规定于2025年8月1日生效,旨在为数字资产市场提供明确性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采取了严格禁止的立场,自2021年以来全面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并对数字资产持谨慎态度,理由是防止欺诈和维护金融稳定。然而,中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数字人民币(e-CNY)的开发和国际推广,并考虑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以提升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

深度 AI 洞察

北京此举对香港的金融自主权和中国的金融控制有何战略意义? - 北京对中国企业在香港稳定币活动的限制,凸显了其对资本外流和金融风险的持续担忧,这超越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自主权考量。 - 这表明,在数字资产领域,即使是香港的创新,也必须服从于北京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资本管制的更高战略目标。 - 尽管香港努力吸引Web3企业,但来自内地的限制将削弱其作为真正独立的全球加密中心的吸引力,并可能使其在与新加坡等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些限制将如何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全球稳定币竞争格局? - 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香港稳定币市场,可能减缓人民币支持稳定币的开发和采用,从而影响人民币在数字经济中的国际影响力。 - 尽管中国考虑推出官方人民币支持稳定币,但如果缺乏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推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将受限,尤其是在面对美元支持稳定币主导地位的背景下。 - 这也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加速开发自己的稳定币,以填补潜在的市场空白,从而加剧全球稳定币领域的竞争。 对于寻求数字资产敞口的投资者,此政策分歧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机遇? - 风险: 投资者面临监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香港运营的、与中国大陆有联系的数字资产公司。潜在的政策反复或收紧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和估值压力。 - 风险: 香港稳定币市场的发展可能受阻,流动性受限,从而降低其对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的吸引力。 - 机遇: 那些能够明确区分其香港和大陆业务,或专注于服务非中国市场的香港数字资产公司,可能会受益于香港相对开放的监管环境。 - 机遇: 关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e-CNY)或官方认可的人民币支持稳定币的进展,可能预示着中国在受控环境下拥抱数字资产的新方向,为特定投资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