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特朗普正考虑限制美国对华药品许可,中国药企表现淡定

新闻要点
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开发的药品实施新的限制,可能通过行政命令限制与中国公司的许可协议。这一消息导致香港上市的中国药企股价下跌,但业内高管表示影响可控。 格兰德医药集团首席执行官周超对美国政府能否发布此类行政命令表示怀疑,认为这将涉及多方利益。他强调,格兰德医药的抗癌药物与全球巨头的产品不相上下,公司将继续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 包括辉瑞、阿斯利康和百时美施贵宝在内的主要制药巨头,一直在通过“许可出让”协议购买中国开发的用于治疗肥胖症和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的药物。尽管格兰德医药股价近期下跌3.2%,但其股价在2025年已几乎翻倍,且在美国市场创造了近2亿美元的收入。
背景介绍
此前的特朗普政府时期,美中关系因贸易、技术和国家安全问题而紧张,导致对中国科技公司和产品的限制。当前,作为连任总统,特朗普政府正寻求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战略领域,包括关键供应链,强化美国利益。 制药行业“许可出让”模式的盛行,反映出中国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崛起及其在全球创新链中的日益重要性。西方制药巨头依赖中国的创新来补充其产品线,这使得该领域成为潜在政策调整的新焦点。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考虑限制对华药品许可背后的深层战略目标是什么? - 除了直接的经济保护主义外,此举很可能旨在解决关键供应链中感知到的国家安全风险,迫使制药研发和生产回流美国或“友岸化”,并在更广泛的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施加影响力。这可能是一种预防性措施,以防止未来对中国医药创新的依赖,与此前对芯片或电信的担忧如出一辙。 这项潜在的政策转变将如何影响全球制药创新格局以及中西方制药公司的商业模式? -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可能会加速它们转向国内商业化或寻求非美国国际市场,从而可能减缓其全球一体化进程。 - 依赖中国新兴创新和成本效益研发的西方大型制药公司,如果获得中国开发药物的渠道受限,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开发成本或减少产品线。 - 这可能促成全球制药生态系统的两极分化,影响研发合作,并可能导致不同地区药物的可及性或定价差异。 - 这也促使像格兰德医药这样的中国公司深化其在美国的直接布局(临床试验、本地生产),以规避许可限制。 中国药企高管对潜在限制表现出的“淡定”是基于现实评估还是过度自信?投资者应如何解读? - 这种“淡定”可能源于对政策落地难度的现实评估(如格兰德医药CEO所言),即涉及的利益方众多,实施复杂性高。另外,中国药企在成本和供应链上的优势,以及在肿瘤等特定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可能使其相信其产品仍具吸引力。 - 投资者应将其解读为一种战略信号:中国药企正在为潜在的限制做准备,或已采取措施减轻影响,例如通过直接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和加强本地化运营。然而,任何限制政策的最终出台,无论其范围如何,都将在短期内增加不确定性和运营成本,长期看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