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蚂蚁集团支持的哈啰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挑战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11 20:28:15 (北京时间)
哈啰出行
蚂蚁集团
阿里巴巴
自动驾驶出租车
智能出行
中国科技竞争
蚂蚁集团支持的哈啰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挑战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

新闻要点

由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支持的中国共享出行公司哈啰出行,已推出其首款自动驾驶出租车“Hello Robot1”,旨在与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本土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该车型基于东风汽车与日产合资生产的Venucia VX6 SUV,搭载14个高清摄像头、8个激光雷达和18个其他传感器,实现360度环境感知。 哈啰出行与阿里云合作建立了由超10,000个GPU驱动的计算集群,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发了基于阿里Qwen AI模型的“道驭”模型系列。哈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部门已获得来自哈啰、蚂蚁集团以及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超过30亿元人民币(约合4.21亿美元)的初期融资。 尽管哈啰出行是该领域的后来者,但其进入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出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现有玩家如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百度的Apollo部门已将其服务扩展至美国和阿联酋等海外市场。

背景介绍

中国是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最活跃的市场之一,百度(Apollo)、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和主要参与者,它们不仅在中国多地部署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哈啰出行此前主要专注于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服务,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出行数据。蚂蚁集团作为哈啰的投资者和关联方,其在金融科技、数据和AI方面的能力将为哈啰的自动驾驶业务提供关键支持。宁德时代的投资则凸显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趋势。

深度 AI 洞察

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深入参与哈啰自动驾驶业务的战略意义何在,尤其考虑到其现有科技生态系统? 这远不止是一项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阿里巴巴-蚂蚁生态系统在未来出行领域的一次深度战略布局。其意义体现在: - 数据闭环与AI生态强化: 哈啰的共享出行数据(骑行、打车)与自动驾驶数据结合,能为阿里巴巴的大模型(Qwen)和AI云服务(阿里云)提供海量训练数据和应用场景,形成数据-AI-应用-数据反馈的闭环,进一步巩固其在AI基础设施和应用层的优势。 - 出行服务协同: 自动驾驶出租车将补充哈啰现有的两轮和四轮出行服务,构建更完整的MaaS(出行即服务)生态。这使得阿里巴巴生态能够覆盖从短途到中长途、从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多元出行需求,提升用户粘性。 - 对抗腾讯/滴滴联盟: 在中国出行市场,滴滴出行与腾讯关系紧密。阿里巴巴-蚂蚁系通过哈啰进军自动驾驶,有望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与滴滴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争夺用户入口和数据高地。 作为后来者,哈啰将如何差异化竞争并克服百度、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等先行者在中国激烈机器人出租车市场的技术和先发优势? 哈啰面临巨大挑战,但其破局点可能在于: - 场景和数据优势: 哈啰拥有大量共享出行场景和用户出行行为数据,这可能使其在特定城市或特定出行模式下更快地优化自动驾驶算法,例如与现有共享单车/电单车网络结合,提供无缝的“最后一公里+主干道”自动驾驶服务。 -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策略: 借助蚂蚁和阿里巴巴在供应链管理、大数据运营上的经验,哈啰或能探索出更具成本效益的自动驾驶运营模式,加速车辆部署和商业化进程,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或特定区域。 - 生态系统整合: 与阿里生态的深度绑定是其核心竞争力。通过集成阿里云的算力、达摩院的AI技术、高德地图的导航能力,哈啰可以构建一个端到端、具备快速迭代能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提供商。 考虑到监管环境、技术障碍和当前市场饱和度,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风险与机遇何在? 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仍充满长期投资机遇,但也伴随显著风险: - 机遇: -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自动驾驶测试和商业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 - 庞大市场潜力: 巨大的出行需求和对效率、安全的需求,为自动驾驶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商业化前景。 - 技术迭代加速: AI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将持续推动自动驾驶能力提升,降低成本。 - 风险: - 商业化落地挑战: 盈利模式不清晰,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安全事故风险和用户接受度问题。 - 监管不确定性: 自动驾驶法规仍在不断完善中,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运营模式和发展路径。 - 技术瓶颈: 极端天气、复杂路况、长尾效应等场景下,技术仍需突破,完全无人驾驶仍有距离。 - 竞争加剧: 市场玩家众多,同质化竞争激烈,头部效应明显,后来者面临淘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