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可能推动比特币飙升至15万美元及以上的四大央行举措

Global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09/11 21:12:15 (北京时间)
美联储
欧洲央行
日本央行
比特币
货币政策
市场流动性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文章指出,全球主要央行政策的调整可能为比特币等风险资产带来强劲上涨动力。当资金更容易获取且持有成本更低时,市场流动性会增加,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波动性资产,比特币历来是主要受益者。 有四大潜在央行举措可能推动比特币价格突破15万美元:首先,美联储预计将在2025年9月降息,并已放慢量化紧缩步伐,这直接增加了银行准备金。其次,欧洲央行(ECB)在2025年早些时候已多次降息,如果经济增长放缓,可能进一步放松政策。第三,日本央行(BOJ)或将控制收益率飙升,尽管其加息或降息方向尚不明确,但承诺在必要时增加购债。最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在2025年也已进行大量降息,且若增长不稳定,未来可能继续放宽政策。 文章建议,鉴于未来政策可能趋于宽松,投资者可采取定期定额投资(美元成本平均法)策略,但需警惕通胀加速等风险。

背景介绍

中央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通货膨胀和就业。其主要工具包括调整基准利率和实施量化宽松(QE)或量化紧缩(QT)等措施。 当央行降低利率或减缓资产负债表缩减时,通常会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降低借贷成本,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资产,在历史上表现出对全球流动性状况的高度敏感性,常被市场视为一种流动性敏感型资产。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处于一个复杂的时期,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增长前景面临不确定性,这促使各央行考虑进一步的宽松政策。

深度 AI 洞察

当前全球央行转向宽松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这对比特币以外的长期资产配置有何影响? - 表面上是应对通胀降温和增长放缓,但更深层次可能是为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提供货币支持,以避免财政支出过度挤出私人投资。 - 全球央行可能在2025年形成一个“默契联盟”,通过同步宽松来避免本币过度升值,从而在全球贸易竞争中保持优势,这会促使全球范围内的“逐利”资金涌向收益更高的风险资产,包括股票、高收益债券,而不仅仅是加密货币。 - 长期来看,这种持续的流动性注入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形成新的资产泡沫,并加剧贫富差距,促使投资者更频繁地进行资产轮动,寻找尚未被充分定价的风险资产。 考虑到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之间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立场,投资者应关注哪些关键的趋同或分歧点,以判断全球流动性激增的同步性? - 美联储: 关注美国核心通胀的持续下降趋势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疲软迹象。若失业率开始显著上升,将是美联储加速降息的关键触发点。 - 欧洲央行: 监测欧元区制造业PMI和服务业信心指数。若经济增长前景持续恶化,将促使欧洲央行更积极地进一步降息,即便通胀仍高于目标。 -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的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其关键在于能否在不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逐步退出超宽松政策。关注其对日元汇率的态度,若日元持续贬值,可能迫使其采取更鹰派立场。 - 趋同性影响: 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降息路径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日本央行也采取某种形式的非紧缩政策,这将构成全球流动性最强的催化剂,大幅提升比特币及其他风险资产的吸引力。 文章建议定期定额投资比特币,但在央行协调宽松周期中,是否存在哪些被低估的系统性风险或“黑天鹅”事件,可能严重阻碍比特币的涨势,投资者应如何对冲? - 通胀意外反弹: 如果全球供应链再次受到冲击(例如新的地缘政治冲突)或能源价格飙升,导致通胀意外加速,央行可能被迫突然逆转政策,采取更激进的紧缩措施,这将对所有风险资产(包括比特币)造成巨大冲击。 - 全球监管收紧: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扩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可能加大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针对稳定币、DeFi协议或洗钱风险,这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和大规模抛售。 - 主权债务危机: 持续的低利率和央行购债可能鼓励政府过度借贷,一旦市场对某个主要经济体的偿债能力失去信心,可能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从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资产普遍承压。 - 对冲策略: 投资者可考虑配置部分黄金或短期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以对冲通胀意外反弹或系统性风险。对于加密货币仓位,可利用期权市场进行下行风险保护,或保持部分现金头寸以应对市场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