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Bitwise高管称“胖应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成为主流叙事

全球
来源: Cointelegraph发布时间: 2025/09/11 17:59:00 (北京时间)
加密货币
区块链
去中心化应用
Layer-1
代币经济学
Bitwise
Hyperliquid
Bitwise高管称“胖应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成为主流叙事

新闻要点

一种新的理论认为,当前加密货币的大部分价值被应用程序而非区块链捕获,随着Hyperliquid等应用的兴起,该“胖应用”理论正日益普及,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改变投资者的行为。Bitwise首席信息官Matt Hougan表示,这可能成为未来几个月的主导主题,并预计将在主流媒体中出现。 “胖应用”理论挑战了2016年提出的“胖协议”理论,后者认为大部分价值将积累在以太坊、Solana等底层区块链协议中。相反,“胖应用”理论认为价值集中在应用层,应用程序将比其运行的区块链捕获更多的收入和用户关注。如果该理论被更多人接受,可能会改变投资者对Layer-1代币和应用代币的估值方式。 投资公司Starkiller Capital的一份报告指出,市场已经开始“投票”,Layer-1代币(如以太坊、Solana、Avalanche)相对于比特币的表现平平甚至下跌,而应用代币则展现出爆炸性增长。Hougan虽然不同意“反L1”的观点,但承认Hyperliquid(HYPE)作为纯粹的应用层需求体现,在过去12个月内上涨了1,636%,是市场的突出表现者。

背景介绍

加密货币领域存在两种核心的价值捕获理论:“胖协议”理论和“胖应用”理论。 “胖协议”理论由Joel Monegro于2016年提出,认为大部分价值将累积在基础协议层,即区块链本身(如比特币、以太坊等Layer-1网络)。其逻辑是,协议是开放且无许可的,促使大量应用在其上构建,而协议层通过网络效应和代币经济模型捕获价值。 “胖应用”理论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观点,它反驳“胖协议”理论,认为随着用户和开发者更关注具体应用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价值将更多地集中在应用层。这意味着,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及其代币将比底层的Layer-1区块链协议捕获更多的收入、用户和市场价值。这一辩论对于加密资产的长期估值和投资策略具有深远影响。

深度 AI 洞察

“胖应用”叙事盛行,对Layer-1区块链的战略地位和投资逻辑有何深层影响? “胖应用”叙事的崛起可能导致Layer-1区块链从核心价值捕获者转变为更类似商品化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这意味着: - 价值溢价转移: 投资者可能不再仅仅因为技术创新或去中心化程度而给予L1高估值,而是更看重其能否吸引并承载成功的、能产生实际收入的应用。 - 竞争加剧: L1s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提供更优的性能、更低的费用和更强大的开发者工具来吸引应用,而非仅仅依靠其作为“基础层”的地位。 - 融资转向: 风险投资可能从早期的L1项目更多地转向具有明确用户和收入模型的应用层项目,从而改变加密领域的资本流向。 如果“胖应用”理论成为主流,加密资产的估值模型和投资策略将如何演变? “胖应用”理论的盛行将迫使投资者重新思考加密资产的估值框架,从关注底层协议的通用性转向应用层的具体经济活动: - 应用代币估值核心: 应用代币的估值将更侧重于其用户增长、活跃度、交易量、费用收入以及代币的效用和销毁机制等传统商业指标。 - L1代币估值重构: L1代币的估值可能更多地与链上总锁定价值(TVL)、活跃地址数、开发者活动以及其承载的“胖应用”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挂钩,而非单纯的投机性预期。 - 投资组合调整: 投资者将需要主动配置具有强大用户基础和收入模型、解决实际痛点的应用代币,并审慎评估那些未能有效吸引应用生态的L1项目。 在特朗普政府2025年的监管环境下,这一趋势可能面临哪些关键风险和机遇?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的监管立场将为“胖应用”趋势带来特定的风险和机遇: - 机遇:监管清晰度提升: 如果特朗普政府采取相对更为明确和支持创新的加密货币监管框架(例如,明确界定证券与商品,并为dApps提供操作指引),将极大降低应用开发者的不确定性,鼓励更多“胖应用”的涌现和合法运营。 - 风险:合规成本增加: 若政府对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热门“胖应用”领域施加更严格的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要求,可能会增加应用的合规成本和用户门槛,阻碍其增长。 - 潜在的政策倾斜: 特朗普政府可能更倾向于鼓励那些能与美国现有金融体系融合或促进美元数字化的应用,而非完全“脱离”传统监管的应用,这可能导致部分“胖应用”获得政策优势,而另一些则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