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港股自四年高位回落,市场担忧美国制裁中国制药商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11 15:12:13 (北京时间)
美国制裁
中国制药
生物技术
药明生物
供应链重组
港股自四年高位回落,市场担忧美国制裁中国制药商

新闻要点

港股在达到四年高位后出现小幅回调,恒生指数截至午盘下跌0.3%。此次下跌主要由中国制药商的显著抛售引起,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中国药品出口实施新的限制。 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等主要制药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跌幅介于4%至8%之间。与此同时,内地股市,以沪深300指数和上海综合指数为代表,有所上涨,部分缓冲了香港市场的整体抛售。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在宣布计划发行31.7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后,股价小幅上涨。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讨论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并援引了一份泄露的行政命令草案。

背景介绍

当前正值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是美国现任总统,其政府延续了对中国在关键技术和战略产业领域采取强硬态度的政策。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技术摩擦已从半导体、电信等领域蔓延至其他高科技和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 制药业,特别是生物制药和合同研发生产(CDMO)服务,被视为中国科技进步和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性产业。美国对中国制药商的任何潜在限制,都将是其旨在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并保护本国关键产业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制药商作为目标的潜在战略目标是什么? 这不仅仅是贸易保护主义,更深层次的目标可能包括: - 国家安全与供应链韧性:疫情暴露了美国对外国药品生产的依赖。制裁旨在迫使生产回流或转移到盟友国家,以确保关键医疗用品的战略自主权。 - 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将制药业视为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限制,意图减缓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步伐和全球竞争力。 - 谈判筹码: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谈判中,制裁威胁可能被用作对中国施压的筹码,以获取其他领域的让步。 这些潜在制裁可能如何影响全球制药供应链和相关投资流动? - 供应链多元化与重组:制药公司将加速寻求“中国+1”或“中国+N”的生产策略,将生产基地分散到印度、越南或墨西哥等国家,以降低风险。这将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并可能推高终端药品价格。 - 投资流向转变:对中国合同研发生产(CDMO)和合同研究组织(CRO)公司的投资可能会受到抑制,而对美国及其盟友国家的同类企业,以及那些拥有替代生产基地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投资将增加。 - 研发合作受限:中美之间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方面的合作可能会减少,促使中国企业更多地转向国内或与非西方国家合作,加速“内循环”发展。 除了即时股价反应,这可能预示着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及其国际扩张的哪些长期转变? - 国内替代与自主创新加速:制裁压力将迫使中国加大对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投入,加速关键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的国产替代进程,形成更完整的本土产业链。 - 国际化战略转向: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可能会更多地专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而非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合作机会。 - 资本市场差异化:对于面向国内市场或拥有独特技术壁垒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其估值可能更受支持;而高度依赖欧美市场或技术的公司,将面临长期估值压力和转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