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安德森抨击苹果的Siri和AI战略,投资者警告iPhone 17更新无法替代真正的创新:“太丢脸了”

新闻要点
在苹果公司即将发布iPhone 17系列产品之际,投资者彼得·安德森严厉批评其人工智能(AI)战略薄弱,称Siri的表现“糟糕透顶”,缺乏创新“令人十分尴尬”。他认为,苹果过于侧重硬件,而忽视了其在AI方面的不足,即将推出的硬件更新只是“障眼法”,无法解决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长期挑战。 安德森指出,若无重大的AI突破,苹果将面临落后于微软、Alphabet和Meta等竞争对手的风险。Siri的缓慢进展是苹果AI领域的一大短板,而用户下载OpenAI的ChatGPT来弥补这一不足,恰恰凸显了苹果在原生AI开发上的滞后。尽管一些分析师如Wedbush的丹·艾夫斯称苹果的AI战略为“灾难”,也有如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吉恩·蒙斯特认为其AI增长潜力仍存,并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大幅提升。 然而,也有分析师对苹果持谨慎态度。Jefferies上调了苹果的目标价至205.82美元,理由是关税减免和长期AI潜力,但仍对iPhone 17不抱太大期待,认为按2026财年预期收益的30倍市盈率计算,苹果股票“缺乏吸引力”。
背景介绍
苹果公司正准备在2025年9月9日的“Awe Dropping”活动中推出其全新的iPhone 17系列产品。该公司长期以来以其创新的硬件产品和一体化的生态系统而闻名。 在人工智能领域,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和Meta Platforms等主要竞争对手已在将先进AI工具整合到其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积极投入AI技术的研发。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自推出以来,一直受到用户对其性能和功能更新速度的各种评价和批评。
深度 AI 洞察
苹果为何在AI竞赛中显现滞后,其深层战略考量是什么? 苹果在AI领域的相对滞后,可能并非单纯的技术能力问题,而是其核心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策略的体现。苹果的优势在于硬件与软件的深度集成,这使其对外部技术整合持谨慎态度,以保持对用户体验的严格控制。然而,这种策略在快速演进的AI领域可能成为负担,导致其内部AI研发进度难以匹敌开放生态系统下的竞争对手。深层战略考量在于,苹果可能正权衡短期AI功能集成带来的市场压力与长期维护其封闭、高质量生态系统的控制权,这关乎其未来营收模式,即从硬件销售转向更多基于服务的订阅模式。 投资者应如何解读市场对苹果未来增长的预期分歧? 市场对苹果增长预期的分歧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在硬件创新周期放缓与AI转型之间平衡能力的担忧。iPhone 17等硬件更新带来的短期刺激,与长期AI战略的模糊性形成对比。Jefferies虽上调目标价但仍“不看好”新iPhone,这表明市场正在评估苹果能否在AI时代维持其高溢价和增长率。投资者应关注苹果在即将到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是否会提供更清晰、更具说服力的AI路线图,以及其AI产品实际的市场接受度,而非仅仅依赖硬件销售数据来支撑其估值。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对苹果的AI战略和全球供应链有何潜在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和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对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和成本结构构成了持续压力,这体现在Jefferies提及的“关税减免”对目标价的影响。这可能迫使苹果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国家制造的依赖,从而增加运营复杂性和成本。在AI战略方面,如果中美技术竞争加剧,苹果与中国市场AI技术合作伙伴(如潜在的谷歌Gemini集成)的选择,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地缘政治风险。这不仅影响其产品功能,也可能影响其在全球主要市场的竞争力,迫使苹果在技术选择和市场准入之间做出艰难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