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无法阻止:中国253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对美元构成无声打击

新闻要点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8月连续第十个月增加黄金储备,使其黄金总持有量达到7402万盎司,价值达2538.4亿美元,占其外汇储备的创纪录7.64%。这一战略举措是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对美元资产长期稳定性担忧的回应。 作为多元化风险策略的一部分,新兴市场央行自俄乌冲突以来已将黄金购买量增加了五倍。与此同时,中国正在逐步减持美国国债,其持仓量在2025年6月降至7564亿美元。私人投资者也积极参与黄金热潮,全球最大的黄金ETF(GLD)和iShares Gold Trust(IAU)的资金流入量有望打破2020年的记录。 黄金现货价格已达到每盎司3632美元,自2025年初以来上涨了38.4%,有望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佳年度表现。
背景介绍
当前,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于2024年11月连任)的美国政府正致力于重塑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正在采取一项战略性对策,通过加速累积黄金储备来应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对美元资产长期稳定性的担忧。 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显著升级,促使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中国在内,大幅增加了黄金购买量,以实现储备多样化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一趋势与中国逐步减持美国国债的“去美元化”策略相吻合,反映出其外汇储备配置的长期结构性转变。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加速黄金储备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什么? 中国持续购买黄金并非仅仅是对美元资产风险的简单对冲,而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 长期去美元化: 黄金是摆脱美元霸权的长期战略工具。鉴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制裁能力,北京可能将其视为在未来与美国潜在冲突中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关键资产。 - 货币多元化与影响力: 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信誉,为未来人民币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储备货币奠定基础。 - 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面对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贸易或金融措施,黄金提供了不受政治干预的价值储存手段,降低了对外部压力的脆弱性。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中国减持美债与增持黄金的双重策略? 这一双重策略传递了明确的信号: - 结构性转变: 这不是短期市场波动,而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方针的根本性、长期性转变。它预示着未来全球储备货币格局可能出现缓慢但持续的演变。 - 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 中国的行动削弱了美元资产作为“无风险”避风港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这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重新评估其美元敞口。 - 黄金的战略价值: 黄金的吸引力已超越通胀对冲或避险资产,成为国家层面地缘政治和金融主权的关键工具,其定价逻辑将更多地受到主权国家战略而非单纯市场供需的影响。 这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中国和新兴市场央行持续的黄金购买趋势,可能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 多极化储备体系的加速形成: 这一趋势将加速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从美元主导向更加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过程缓慢,但方向明确。 - 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再评估: 黄金在央行储备中的比重上升,将促使投资者和机构重新评估其在投资组合中的战略地位,可能导致更多资金流入。 - 美元溢价的侵蚀: 随着各国对美元依赖的降低和替代资产的增多,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溢价可能会受到侵蚀,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其购买力和强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