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汇丰:中国加大“一带一路”投资,发挥香港优势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04 19:38:15 (北京时间)
一带一路
香港金融
离岸人民币
绿色金融
数字经济
汇丰:中国加大“一带一路”投资,发挥香港优势

新闻要点

汇丰银行表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新项目日益侧重于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贸易走廊互联互通,香港有望从中受益。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婧指出,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及其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使其在“一带一路”转向更多私营部门主导项目(尤其是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时,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她还提到,香港的稳定币条例与“一带一路”日益增长的对新兴市场投资和人民币结算使用量的增加相契合,这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刘婧表示,“一带一路”最初侧重大型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但已逐渐转向“小而美”的项目,更加强调绿色发展、数字化和高科技内容。汇丰研究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流向“一带一路”的比例升至25%,高于2021年至2022年平均16%的水平。她预计,在中美关税紧张局势下,中国海外投资将加速,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也将继续。

背景介绍

“一带一路”倡议(BRI),又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战略。该倡议旨在通过投资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150多个国家。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债务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的关注增加,以及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中国调整了“一带一路”的策略。文章提及,该倡议已从最初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转向“小而美”的项目,更加注重绿色、数字和高科技领域。这一转变也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在绿色金融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优势不谋而合。

深度 AI 洞察

“一带一路”战略调整的深层动机是什么? - 中国调整“一带一路”策略,从大型基建转向“小而美”项目,并侧重绿色、数字和高科技,核心在于应对国际压力和提升项目可持续性与影响力。大型基建项目曾因债务陷阱担忧和环境问题受到西方批评。 - 这种调整同时服务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战略利益。在中美关税战和技术竞争背景下,将生产环节推向终端消费者附近,并通过数字化和高科技内容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韧性,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 此外,利用香港的绿色金融和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旨在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绕开美元体系的部分限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对于长期去美元化战略至关重要。 香港在“一带一路”新阶段中的角色,对于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和绿色金融枢纽,将在“一带一路”的私营部门主导、绿色和数字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意味着香港的金融服务业,特别是绿色债券发行、可持续投资产品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 投资者应关注香港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在绿色金融、数字资产(如稳定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有深厚布局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这些领域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业务流量增加。 - 此外,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和中东)的桥梁作用将强化,为希望参与这些市场增长的中国内地及国际企业提供融资和咨询服务。这可能带动香港专业服务、法律、会计等行业的协同发展。 在中美关税紧张持续的202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有何演变,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影响? - 中国企业在特朗普政府持续的关税压力下,正在加速生产基地多元化,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规避贸易壁垒并更接近终端市场。这种“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策略,旨在提升供应链韧性,减少对单一市场(如美国)的依赖。 - 这种模式的演变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碎片化和区域化。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运营成本,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构建更具弹性和多元化的国际生产网络。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全球制造业布局和物流成本。那些在“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拥有强大运营能力或供应链整合解决方案的中国企业,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港口、物流和工业园区开发商,可能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