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法官温和判罚后谷歌股价上涨,但无需买入$GOOG

北美
来源: 福布斯发布时间: 2025/09/04 15:14:01 (北京时间)
谷歌
反垄断
生成式AI
搜索引擎
股票估值
A man dressed as Monopoly board game character "Milburn Pennybags" is seen outside the E. Barrett Prettyman Courthouse in Washington, DC, on September 12, 2023. A landmark case pitting the US government against Google over the dominance of the company's world-dominating search engine kicked off in a Washington courtroom on September 12, 2023. Over the course of 10 weeks of testimony involving more than 100 witnesses, Google will try to persuade Judge Amit P. Mehta that the landmark case brought by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is without merit. (Photo by Mandel NGAN / AFP) (Photo by MANDEL NGAN/AFP via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阿米特·梅塔对谷歌的反垄断案作出了轻于预期的判罚后,谷歌股价上涨了近9%。判决认定谷歌违反了《谢尔曼法》第2条,非法维持了通用搜索服务和搜索文本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 梅塔法官的裁决未要求谷歌剥离其Chrome浏览器,这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也与政府的要求相悖。谷歌仍可继续向苹果支付流量获取成本,使得Chrome成为默认浏览器,这对苹果和其他公司有利。然而,判决要求谷歌与竞争对手分享搜索数据,但谷歌表示将上诉,可能会拖延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梅塔法官在裁决中特别提到了生成式AI公司(如ChatGPT、Perplexity和Claude)日益激烈的竞争,这可能是谷歌免受更严厉惩罚的原因。然而,文章作者认为,谷歌在企业AI聊天机器人采纳方面落后,其现有商业模式和深层的组织文化障碍将限制其追赶竞争对手的能力。 鉴于谷歌股价已高于华尔街的平均目标价,且面临来自AI聊天机器人的文化和竞争挑战,作者认为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投资谷歌股票。

背景介绍

本案是美国司法部对谷歌提起的反垄断诉讼,指控其非法维持在通用搜索服务和搜索文本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违反了《谢尔曼法》第2条。 此前,投资者和司法部曾预期法官可能下令剥离谷歌的Chrome浏览器,以打破其市场主导地位。此次判决恰逢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聊天机器人市场迅速崛起,对谷歌核心搜索业务构成潜在颠覆。

深度 AI 洞察

此判决是否标志着美国反垄断执法的上限,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 - 判决的温和性,尤其是在司法部寻求剥离Chrome的情况下,可能表明法院在面对复杂技术市场和新竞争者时,对强制性结构性补救措施持谨慎态度。 - 梅塔法官明确提到AI竞争,这暗示了司法系统可能认为市场力量本身能更有效地解决垄断问题,而非激进的政府干预,尤其是在现有市场格局已被颠覆性技术改变的情况下。 - 这可能为未来的大型科技公司反垄断案件设定先例,即若有新兴技术挑战其核心业务,结构性分拆的可能性会降低,监管重点可能转向行为限制而非资产剥离。 谷歌在避免Chrome剥离后,其核心搜索业务和AI战略面临哪些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 - 尽管避免了Chrome剥离,谷歌的核心搜索业务仍受到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的侵蚀,其营收来源正被颠覆性创新所冲击。裁判的“轻罚”掩盖了谷歌在下一代信息获取方式中的战略被动。 - 谷歌内部存在的“追求完美而非速度、被动而非主动产品开发”的企业文化,严重阻碍其在快速迭代的AI聊天机器人市场中与更敏捷的初创公司竞争。 - 即使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如TPU和DeepMind),组织架构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僵化可能导致其无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领导力,从而长期影响其市场份额和估值。 考虑到判决的背景,未来美国政府在2025年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策略将如何演变? - 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2025年,此次判决可能强化其政府对“市场创新驱动竞争”而非“过度政府干预”的偏好,尤其是在新兴技术领域。 - 尽管司法部称之为“胜利”,但实质上的温和判决可能促使监管机构重新评估其反垄断策略,更多地关注行为限制和数据共享,而非大规模分拆,以避免被指责扼杀创新。 - 然而,对大型科技公司权力的担忧依然存在,因此不排除未来在其他方面(如数据隐私、内容审核)进行更严格监管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选举周期临近时,对“科技巨头”的民粹主义压力可能重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