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专家宣称:“聪明的投资者”已死,在“意识形态投资者”时代“比特币将胜出”

全球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09/03 23:59:01 (北京时间)
比特币
价值投资
地缘政治风险
意识形态投资
加密货币
专家宣称:“聪明的投资者”已死,在“意识形态投资者”时代“比特币将胜出”

新闻要点

ProCap BTC首席投资官杰夫·帕克宣称,本杰明·格雷厄姆倡导的传统价值投资框架在当今市场已不再适用。他认为,投资者现在必须应对一个由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人工智能和文化而非传统金融模型塑造的市场格局。 帕克指出,过去建立在“华盛顿共识”(开放贸易、放松管制、财政约束)基础上的“牛顿式投资”已失去根基,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共识”以及国家主导、主权优先的经济模式。他强调,制裁、关税和行政命令现在比自由市场供需更能决定行业估值。 他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和文化冲突正在强化这一转变,人工智能已成为意识形态战场,而文化战争则演变为一种资本战争。帕克将此新范式定义为“意识形态投资者时代”,其中资本配置更多地由政治力量、技术颠覆和文化共鸣而非传统收益驱动框架决定。他将比特币视为这一转变的终极体现,称其无主权、与AI无关、社区共有,是“深度价值”,并预言比特币将胜出。

背景介绍

传统的价值投资,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开创,侧重于评估公司内在价值,利用贴现现金流(DCF)、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等工具。这种方法假设在“华盛顿共识”——强调开放贸易、放松管制和财政约束——下的全球经济稳定。 “华盛顿共识”是指一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推广。“北京共识”则被视为一种替代发展模式,强调国家干预、创新和可持续增长,通常带有强烈的国家主权优先特征。 比特币(BTC)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不依赖于任何中央银行或政府发行,其供应量有限,常被视为传统法定货币的替代品或“数字黄金”。在2025年,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和技术变革加速,关于其作为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作用的讨论日益增多。

深度 AI 洞察

“华盛顿共识”向“北京共识”的投资范式转变,对特朗普政府下的全球资本流动和资产定价有何深层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 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持续影响下,这种范式转变意味着全球化退潮进一步加速,各国更加强调经济主权和战略产业的本土化。资本将不再纯粹追求效率,而是越来越多地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利益或受到地缘政治保护的领域。 - 关税、补贴和制裁将成为常态化工具,显著扭曲自由市场信号,导致某些受保护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估值虚高,而另一些则可能因脱钩而遭受重创。投资者需警惕政策风险对跨境投资回报的侵蚀。 - 技术民族主义将加剧,尤其是在半导体、AI和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各国政府可能会通过激励或限制措施,引导资本投资于国内技术生态系统,从而形成区域性的技术壁垒和资本池,而非全球化的技术供应链。 在“意识形态投资者”时代,如何量化和对冲“文化战争”对企业估值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 - “文化战争”对企业估值的影响正变得日益显著且难以量化。投资者需要超越传统的ESG(环境、社会、治理)框架,更深入地评估企业在社会价值观、劳工实践、内容审查等方面的立场与目标市场的契合度及其潜在的声誉风险。 - 对冲文化风险的策略可能包括:一是投资那些价值观与消费者基础高度一致、不易卷入争议的公司;二是分散投资于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市场,以降低单一市场文化冲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三是关注那些拥有强大品牌韧性和产品不可替代性的公司,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文化逆风。 -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情绪分析和另类数据来早期识别潜在的文化冲突风险,并将其纳入估值模型,将成为新的竞争力。 比特币被视为“意识形态投资者”时代的终极价值,这反映了市场对传统金融体系和主权货币的何种深层不信任?这种趋势对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地位有何长期影响? - 比特币崛起为“意识形态价值”核心,深刻反映了部分市场参与者对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法定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以及传统金融机构信任度下降的深层担忧。在主权国家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背景下,比特币的“无主权”特性被视为一种抗衡力量。 - 这种趋势对黄金的避险地位构成了长期挑战。虽然黄金的历史地位和物质属性使其仍是重要避险资产,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叙事正在吸引寻求去中心化、抗通胀和抗审查的年轻一代投资者。 - 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可能形成“双重避险资产”结构:黄金继续吸引寻求传统稳定和通胀对冲的投资者,而比特币则吸引那些寻求主权外替代品、对数字原生资产有偏好的投资者。两种资产可能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出不同的避险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