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卡夫亨氏分拆成两家公司——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对此举表示不满

北美
来源: 纽约邮报发布时间: 2025/09/03 03:18:09 (北京时间)
卡夫亨氏
伯克希尔哈撒韦
企业分拆
消费品
食品饮料
Kraft Heinz plans to split into two companies. AP

新闻要点

卡夫亨氏宣布将分拆成两家公司,此举遭到传奇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的强烈不满,他曾于十年前主导了卡夫亨氏的合并。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是卡夫亨氏的最大股东,持有27.5%的股份,他表示对分拆“感到失望”,并认为“将其拆开并不能解决问题”。 受巴菲特言论影响,卡夫亨氏股价下跌7%。公司计划分拆为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北美杂货业务(包括Oscar Mayer、Kraft Singles等品牌)和一家价值150亿美元的全球业务,专注于“口味提升”(包括亨氏番茄酱、费城奶油芝士等)。卡夫亨氏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难以对其近200个品牌进行均衡投资。自2015年合并以来,卡夫亨氏已损失约570亿美元市值,并在2019年进行了150亿美元的减记。近期,公司第二季度因93亿美元非现金减值费用而出现亏损,部分原因是其在“让美国再次健康”运动中难以销售部分产品,并面临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的压力,正努力投资于更健康的选择。 分析师指出,食品业大型合并的成功率较低,拥有较小产品组合的公司长期来看表现更好,这在凯洛格和绿山咖啡等公司的分拆案例中也有所体现。

背景介绍

卡夫亨氏于2015年由卡夫食品和亨氏食品合并而成,交易由伯克希尔哈撒韦和巴西私募股权公司3G资本促成,形成了一家价值310亿美元的食品饮料巨头。然而,自合并以来,卡夫亨氏的市场表现持续不佳,市值大幅缩水。 3G资本在2023年悄然退出了其在卡夫亨氏的投资,而伯克希尔哈撒韦自2015年以来一直未出售其股份。此次分拆的背景还包括美国消费者对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让美国再次健康”运动的推行,特别是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的压力下,食品公司正面临改变产品配方的挑战。近年,其他食品巨头如凯洛格和绿山咖啡也进行了分拆或计划解除合并,反映了行业内对大型综合体效率的重新评估。

深度 AI 洞察

巴菲特为何对此举如此不满,他的立场对卡夫亨氏的根本问题有何启示? 巴菲特的强烈不满揭示了他对卡夫亨氏分拆策略的深层怀疑。这不仅仅是对他十年前主导的合并失败的认可,更暗示了他认为分拆无法解决导致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和持续减值的核心结构性问题。 - 他认为分拆是短期解决方案,而非根本性战略调整,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品牌老化、消费者偏好转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 巴菲特长期持股且拒绝接受整批出售股份的立场,表明他可能认为公司尚未触底,或者他希望确保所有股东都能获得公平待遇,这反映出他对公司管理层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持续担忧,而非仅仅是运营效率问题。 此次分拆对两家新实体的战略定位和投资者情绪有何潜在影响? 分拆旨在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和品牌专注度,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新管理团队能否有效执行,并应对各自领域的特定挑战。 - 北美杂货业务面临“让美国再次健康”运动带来的巨大压力,需要大规模投资于产品创新和健康化转型。其传统品牌(如Oscar Mayer、Kraft Singles)可能面临持续的市场份额流失和盈利能力挑战,除非能迅速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 全球“口味提升”业务则拥有亨氏番茄酱和费城奶油芝士等更具韧性的全球性品牌,可能在国际市场有更好的增长潜力。然而,它仍然需要应对全球供应链复杂性、汇率波动以及各地不同的监管环境。 - 投资者情绪可能依然谨慎。尽管分拆理论上可以释放被压抑的价值,但鉴于卡夫亨氏过往的糟糕表现,巴菲特的公开质疑,以及宏观经济逆风(如成本上升),市场对新实体的信心需要时间来恢复。 此事件如何反映了消费品(CPG)行业更广泛的并购趋势,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关注国内健康和经济的背景下? 卡夫亨氏的分拆,以及凯洛格和绿山咖啡的类似行动,强烈预示着消费品行业“大而全”的并购时代正在告一段落,转而追求更灵活、更聚焦的运营模式。 - 分析师指出的大型食品并购成功率低,反映了规模不经济、协同效应不足以及管理复杂性高等问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专注于核心竞争力、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变得更为关键。 - 在特朗普政府“让美国再次健康”的倡议下,以及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等官员的推动下,传统食品巨头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和消费者压力,需要调整其产品组合。分拆可能是企业应对这种压力,剥离或重塑那些不符合新健康趋势的业务的策略性举措。 - 这种趋势可能意味着未来消费品行业的整合将更加关注特定品类或区域的深度,而非广度,投资者应关注那些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拥有清晰增长策略的专业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