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聚焦中俄主要天然气管道协议,但面临“关键障碍”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03 00:14:00 (北京时间)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天然气管道
能源安全
地缘政治风险
中俄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聚焦中俄主要天然气管道协议,但面临“关键障碍”

新闻要点

本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肩而立,引发了对其“无上限”伙伴关系的猜测。分析人士的焦点集中在能源领域,特别是长期推迟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该项目价值136亿美元,预计将成为双边议程的重点。尽管俄罗斯媒体援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首席执行官米勒的话称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谅解备忘录,但分析人士警告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可能会推迟该项目。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中心副主任李立凡指出,尽管两国“有很强的信心和意愿推进项目”,但“某些关键事项”仍未解决。该管道将穿越蒙古,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北方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受西方制裁影响的俄罗斯提供重要的经济生命线。

背景介绍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俄罗斯在西方制裁后寻求将其天然气出口转向亚洲的关键基础设施。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显著减少,促使莫斯科将重心转向中国市场。 对中国而言,该项目不仅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能通过陆路管道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增强能源安全,减少对海上运输的依赖。蒙古国作为管道过境国,也在此区域能源合作中扮演了战略角色。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继续执政的背景下,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俄深化能源合作被视为对西方压力的战略回应。

深度 AI 洞察

中俄推动此管道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 除了单纯的能源贸易,中俄两国在此项目上的推动具有多重深层战略动机: - 地缘政治联盟强化: 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压力下,强化中俄“无上限”伙伴关系,展示两国在关键领域的战略协调与互信。 - 俄罗斯规避制裁: 为俄罗斯提供稳定的长期能源出口市场,有效抵消欧洲市场流失和西方制裁的影响,确保其财政收入来源。 - 中国能源安全和多元化: 确保中国北方地区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并通过陆路管道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降低对海上运输线(易受潜在冲突影响)的依赖。 - 去美元化进程: 大宗商品贸易以非美元货币结算的可能性,进一步推进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去美元化进程,削弱美元霸权。 考虑到“关键障碍”,最可能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项目可行性和条款? 李立凡提及的“关键事项”可能包括: - 定价机制: 长期合同下的天然气价格谈判可能非常复杂,尤其是俄罗斯急于锁定买家,中国则希望获得优惠价格。 - 融资结构: 136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巨大,涉及复杂的融资安排、股权分配及风险分担。 - 过境费与法律框架: 与蒙古国就管道过境费率和相关法律保障的谈判,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 技术标准与建设: 确保中俄双方在技术标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上达成一致,并应对复杂的地理环境。 这些问题若长期悬而未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建设时间表和运营经济性,甚至可能导致中国在谈判中获得更有利于自身的条款。 特朗普政府(2025年)的外交政策立场如何影响中俄能源联盟的算计以及全球能源市场? 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任期将对中俄能源联盟产生复杂影响: - 对中俄的持续施压: 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对中俄两国采取强硬立场,尤其是在技术和贸易领域,这反而会促使中俄在能源等战略领域进一步抱团取待。 - 潜在的次级制裁风险: 美国可能威胁对参与该项目的实体实施次级制裁,增加项目融资和建设的风险和成本,但中俄可能已为此做好准备。 - 全球能源流向的重塑: 随着俄罗斯能源持续转向亚洲,全球能源市场将进一步分裂,形成东西方两大能源贸易圈,影响全球油气价格和供应格局。 - 美国自身利益的权衡: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只要不直接威胁美国核心利益,对中俄合作的关注度会相对较低,或专注于通过其他手段削弱两国。然而,对中国崛起和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担忧可能仍是其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