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467亿美元季度业绩表明人工智能交易活跃且表现良好——但仍有警示

新闻要点
英伟达公布了其2026财年第二季度强劲业绩,营收同比增长56%至467亿美元,主要由数据中心业务推动,该业务营收亦增长56%至411亿美元。净利润增长59%至264亿美元。尽管数据表现强劲,英伟达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3%,显示出投资者担忧。市场反应主要受到中国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H20芯片在华销售受阻,并产生45亿美元的库存费用。 尽管中国市场受限,英伟达管理层仍对未来持乐观态度,预计如果限制放宽,第三季度H20芯片销售额可达20亿至50亿美元。同时,公司新一代Blackwell芯片表现出色,销售额环比增长17%,并已与华特迪士尼、富士康、日立、礼来和台积电等多家主要公司签约,在全球范围内部署Blackwell AI基础设施。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 Ives认为,英伟达的业绩表明人工智能热潮才刚刚开始,并预测该公司市值可能在年底前达到5万亿美元。
背景介绍
英伟达(Nvidia)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H100等芯片是数据中心训练大型AI模型的核心组件,使其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然而,自2022年以来,美国政府收紧了对中国出口先进AI半导体的限制,旨在减缓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进步。这些限制迫使英伟达开发了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降级版芯片(如H20),但即使这些降级芯片也面临出口许可问题,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
深度 AI 洞察
尽管业绩强劲,为何市场反应平淡,甚至股价下跌? - 市场对英伟达的预期已极高,股价已充分计入其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和超高速增长。任何未能超出市场“狂热”预期的结果,即使是强劲增长,也可能被解读为不及预期。 - 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压制因素。虽然英伟达在没有中国H20销售的情况下实现了显著增长,但长期失去中国13%的营收份额,以及与美国政府就销售协议悬而未决的谈判,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的担忧。 - 投资者可能对数据中心收入的环比下降1%持谨慎态度,这可能暗示了在某些细分市场或地区存在短期饱和,或是对中国限制影响的初步显现,尽管公司将其归因于H20库存释放的波动。 Blackwell芯片的成功推出如何重塑英伟达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 Blackwell的卓越性能(AI性能提升五倍,能耗更低)巩固了英伟达的技术护城河,使其对客户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这为公司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冲,以应对特定市场(如中国)的准入限制。 - 全球主要公司(如迪士尼、富士康、台积电)和多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对Blackwell的广泛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表明英伟达正积极推动其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和深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 持续的技术领先使得英伟达在与美国政府就出口限制进行谈判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因为它能证明即使没有中国市场,其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依然不可替代。 英伟达的最新业绩对更广泛的人工智能“交易”和半导体行业有何更深层启示? - 英伟达的业绩,即便有中国问题,也强力证明了AI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且巨大需求。这表明“AI热潮”远未结束,而是进入了“下一阶段的采用”,即从概念验证向大规模部署转变。 - Blackwell等新一代芯片的快速普及,预示着AI技术迭代速度将继续加速,并推动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客户进行新的资本支出,从而利好整个高性能计算供应链。 - 美国出口管制虽然短期内对英伟达在华营收造成影响,但其反而促使英伟达及其客户加速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和本地化,长期可能导致区域性AI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可能刺激中国本土AI芯片产业加速发展,从而引发更复杂的全球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