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在面对美国关税打击前,4月至6月可能已放缓

新闻要点
路透社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印度经济在2025/26财年第一季度(4月至6月)的年增长率预计为6.7%,低于前三个月的7.4%。这一下滑主要归因于城市需求疲软和私人投资缓慢。尽管如此,印度仍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央行预计全年增长率接近6.5%,并认为关税影响“微乎其微”。 美国于周三宣布将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至最高50%,理由是新德里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与巴西等国持平,是美国贸易伙伴中最严厉的关税措施。经济学家警告称,此举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损害印度经济增长和就业,特别是在纺织、鞋类、化工和食品等关键出口行业。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Pranjul Bhandari预测,如果高关税持续一年,印度GDP增长可能下滑0.7个百分点。 尽管实际GDP增长保持稳定,但摩根大通预计名义GDP增长(包含通胀影响)已从前八个季度平均近11%的水平放缓至8%,这可能导致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承压。为应对关税影响,印度政府已承诺支持受影响行业并计划通过削减商品和服务税来刺激国内消费,以提振需求。此外,标普全球的近期评级上调可能有助于降低借贷成本并吸引外国资本。
背景介绍
印度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以其快速增长而闻名,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然而,其增长一直受到结构性挑战,包括消费需求波动和私人投资不足的影响。 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关税措施,理由通常包括贸易逆差、国家安全或地缘政治考量。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行为,在2025年继续引发了华盛顿的关注,导致了美国进一步的贸易制裁。此前的制裁通常是为了惩罚那些被认为损害美国经济利益或未遵守其联盟政策的国家。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关税的真正战略动机是什么? 除了表面上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之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可能旨在实现多重战略目标,而非仅仅是贸易惩罚: - 地缘政治施压: 迫使印度在中美俄大国竞争中更明确地站队美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削弱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 - 国内政治考量: 在美国国内,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背景下,通过展示对贸易伙伴的强硬立场,迎合部分选民对“美国优先”政策的期待,争取政治支持。 - 供应链重塑: 利用关税作为杠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去风险化”进程,引导关键产业回流美国或转向更受美国控制的盟友国家,尽管这可能短期内损害印度作为中国替代制造中心的吸引力。 印度将如何应对这些日益加剧的贸易和地缘政治压力? 印度不太可能完全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会采取多方面策略以维护其战略自主性和经济利益: - 多元化贸易伙伴: 积极寻求与欧盟、日本、东盟等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美国)的依赖,尤其是在受关税影响的出口领域。 - 刺激国内需求: 通过减税和公共支出等财政措施提振国内消费和投资,以抵消出口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在当前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 - 战略性产业扶持: 针对受关税影响严重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如纺织、珠宝),提供定向补贴、税收优惠或技术升级支持,帮助其提高竞争力或转向国内市场。 - 外交斡旋: 在国际多边场合和双边对话中,积极与美国进行沟通和谈判,寻求关税豁免或降低,同时强调其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这些关税对全球供应链重塑和新兴市场投资格局有何长期影响? 美国对印度关税的长期影响将超出双边贸易范畴,对全球供应链的演变和新兴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产生深远影响: - 加速“中国+1”策略的复杂化: 印度长期被视为中国制造业的潜在替代者,但美国关税将使其吸引力受损,迫使寻求供应链多元化的企业重新评估印度的风险回报,可能会将目光投向越南、墨西哥等其他新兴市场。 - 区域化和近岸外包趋势增强: 跨国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将生产转移到地理位置更近、地缘政治风险更低的国家,以减少长距离运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墨西哥或欧洲周边的东欧国家。 - 新兴市场分化: 那些能够有效平衡大国关系、保持政策稳定并提供有吸引力营商环境的新兴市场将脱颖而出。地缘政治依附性过高的国家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波动风险,导致资本流向更加分散和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