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Pure Storage股价飙升32%创历史新高,Meta交易提振业绩和展望

North America
来源: CNBC发布时间: 2025/08/29 15:12:14 (北京时间)
Pure Storage
Meta
人工智能
数据存储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Charles Giancarlo, Pure Storage CEO, joins CNBC’s ‘Closing Bell Overtime’ on Aug. 27, 2025.

新闻要点

Pure Storage股价周四飙升32%,创下历史新高,此前这家数据存储管理供应商公布的季度业绩超出预期,并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华尔街对其与Meta交易的早期成功尤其感到兴奋。 Pure Storage的第二季度营收增长13%至8.61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8.469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43美分,也高于预期的39美分。公司将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36亿至36.3亿美元,高于此前的35.2亿美元。 Pure Storage在3月份宣布与Meta达成协议,成为其“关键存储供应商”,以满足因人工智能而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并提高成本和能源效率。公司在第二季度开始确认来自Meta部署的收入,并表示对今年底前向Meta部署1至2艾字节的信心日益增强,甚至可能超越这一目标。公司首席财务官指出,其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也对其技术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

背景介绍

Pure Storage成立于大约15年前,最初专注于企业级客户,但最近已将其战略重点扩展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公司首席执行官Charles Giancarlo表示,这一转变旨在抓住新兴的增长机遇。 2024年底,Pure Storage首次暗示获得了一家“前四大”人工智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的合同,随后在2025年3月正式宣布与Meta达成协议,成为其关键存储供应商。这项协议被视为Pure Storage的一项重大胜利,特别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寻求更具成本和能源效益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之际。 Pure Storage的关键卖点在于其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空间、电力和散热,这在当前电力成本高昂、且AI计算对电力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尤其具有吸引力。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确认与Meta合作的收入,验证了其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扩张的初期成功。

深度 AI 洞察

Pure Storage与Meta的交易如何重塑AI基础设施存储市场的竞争格局? Pure Storage与Meta的合作不仅仅是一笔大单,它通过以下方式改变了市场动态: - 验证了新一代存储技术: Meta作为领先的AI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选择Pure Storage证明了其技术在应对AI工作负载的独特挑战(如效率、功耗、散热)方面的卓越性。这为其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大型企业树立了标杆,可能加速它们放弃传统存储架构的进程。 - 加剧了竞争: 这一成功案例将迫使传统存储巨头重新评估其产品路线图和竞争策略,以应对Pure Storage在AI优化存储领域的优势。预计将有更多创新和价格竞争,特别是在能效和成本效益方面。 - 战略性市场份额转移: 随着AI的普及,存储市场将经历结构性转变。Pure Storage的市场份额增长预示着一场从通用存储解决方案向AI专用、优化型存储解决方案的长期转移,使其有望成为这一新兴领域的领导者。 Meta选择Pure Storage对其他AI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有何深层启示? Meta的决策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即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在AI时代对存储解决方案的评估标准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 功耗效率成为核心指标: 鉴于AI训练和推理的巨大能源需求,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的电力支出日益重要。Pure Storage的低功耗优势不再是次要考虑因素,而是选择供应商的关键决定因素。这表明,在AI领域,运营开支(OpEx)的优化与资本开支(CapEx)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 定制化与优化: Meta的交易表明,标准化的、商品化的存储解决方案已不足以满足AI的专业需求。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现在寻求的是能够为特定AI工作负载提供性能、效率和可扩展性优化的定制或高度适应性解决方案。 - 风险分散与供应商多元化: 尽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通常倾向于内部构建其大部分基础设施,但Meta与Pure Storage的合作也可能反映出,即使是最大的参与者,也可能寻求外部专业知识来分散风险、加速部署,并利用外部创新,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AI领域。 Pure Storage在获取“其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兴趣方面,面临哪些潜在挑战和机遇? 尽管Pure Storage首席财务官提到了“其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兴趣,但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实际合同仍面临挑战,但也蕴藏巨大机遇: - 挑战: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自建”文化: 许多大型云提供商拥有强大的内部研发和部署能力,倾向于自行开发和构建基础设施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控制成本。说服它们转向外部供应商需要克服巨大的文化和技术壁垒。 - 切换成本和集成复杂性: 现有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意味着切换存储供应商涉及巨大的时间和资源投入,以及潜在的集成风险。 - 竞争对手的迅速反应: Pure Storage的成功将促使其他存储厂商和潜在的AI芯片/服务器供应商加速开发自己的AI优化存储解决方案,增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 机遇: - AI增长的紧迫性: AI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正在给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求它们快速扩展基础设施。Pure Storage的即插即用和效率优势可能提供比内部开发更快的上市时间。 - 技术差异化: 如果Pure Storage能够持续证明其在能效和AI工作负载性能方面的独特优势,它就能在与自建解决方案和传统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保持领先。 - 标准化潜力: 随着Pure Storage的解决方案在Meta等主要客户中得到验证,它可能成为AI存储领域的一种“事实标准”,从而降低其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采用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