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价周四表现如何?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的股价在公司发布季度业绩前受到关注,投资者正在权衡其人工智能雄心、云业务增长以及对中国市场风险的持续担忧。 该股今年迄今已上涨超过44%,主要得益于强劲的盈利和营收增长、人工智能驱动的云扩张、全球电子商务增长以及被低估的估值。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加速了其人工智能布局,更新了开源视频生成模型以更好地与国内外竞争对手抗衡。然而,公司股价近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中国2015年股市泡沫重演的担忧,当时投机性上涨和杠杆率上升超过了疲弱的经济基本面。 分析师指出,即将发布的财报将是关键,以显示阿里巴巴如何在增长放缓和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将其人工智能技术变现。云收入预计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8%,但显示出放缓迹象。此外,阿里巴巴将其Qwen-Long API价格下调高达97%,凸显了中国人工智能价格战的激烈,科技公司在消费环境低迷之际转向企业客户。桥水基金近期减持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美股上市中国公司,这被视为对其在华风险评估的战略调整。
背景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和数字技术巨头,业务涵盖零售、金融、物流和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其云计算部门阿里云(Alibaba Cloud)是中国市场的主导者。 2025年,全球科技行业正处于人工智能(AI)技术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各大公司竞相投入研发并推出大模型和应用。中国科技企业在AI领域也进展迅速,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大模型服务定价方面。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情绪依然存在,回顾2015年的股市泡沫破裂,市场担忧在经济基本面不稳固的情况下,投机性资金可能再次推高资产价格。同时,在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执政下,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美国监管和政策变化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构成持续风险,影响着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和资本流向。
深度 AI 洞察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激进策略能否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实现可持续盈利? - 阿里巴巴将Qwen-Long API价格下调97%的举动,表明其在企业级AI市场采取了极具侵略性的市场份额获取策略,旨在通过降低门槛迅速扩大用户基础和生态系统。 - 这种策略虽然可能短期内侵蚀利润率,但若能有效带动其他高利润云服务(如存储、计算、数据库)的交叉销售,并利用其庞大的客户数据优势优化模型,长远来看有望建立更深的客户粘性。 - 然而,在中国市场,AI价格战的持续升级意味着盈利将主要依赖于规模效应和生态系统变现能力,而非单一API服务本身。如果竞争对手也采取类似策略,可能导致行业普遍利润承压,尤其是在消费市场低迷、企业支出更加谨慎的背景下。 桥水基金减持美股中概股,以及市场对2015年股市泡沫重演的担忧,对中概股的长期投资前景有何深层启示? - 桥水基金在新的管理层下减持中概股,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连任的背景下,这不仅仅是市场短期波动,更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结构性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紧张、监管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的资本管制风险,进行了战略性重估。 - 市场对2015年股市泡沫的记忆犹新,这表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仍然脆弱,担心短期投机性上涨缺乏可持续性。这种情绪可能导致未来中概股在上涨时更容易遭遇获利回吐,而在下跌时则跌幅更深。 -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对中概股进行更严格的风险调整估值,将地缘政治溢价和监管不确定性纳入考量,并可能更倾向于那些拥有强大护城河、现金流充裕且业务多元化,能够抵御外部冲击的头部企业。 阿里巴巴的云业务增长放缓,以及向企业客户的战略转移,是否预示着其核心增长引擎的结构性转变? - 云业务收入增速从历史高位放缓,即使仍有18%的同比增长,也表明其高速增长阶段已过,市场趋于成熟。将重心转向企业客户,并在AI服务上进行激进定价,是应对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必然选择。 - 这种转变可能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增长模式将从过去依赖于C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转变为更稳定但增速可能较低的B端市场。B端市场对成本效益和定制化服务要求更高,对客户粘性更强,但销售周期长且竞争激烈。 - 成功的转型将使阿里巴巴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和抗风险,减少对单一消费市场的依赖。然而,如果无法有效将AI能力与现有云服务深度融合,并证明其在企业客户中的独特价值,则可能面临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