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纪念特区成长,书写深圳改革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丛书正式发布

大中华区
来源: 本辛加发布时间: 2025/08/28 19:59:00 (北京时间)
深圳经济特区
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出版社
经济改革
国家叙事
纪念特区成长,书写深圳改革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丛书正式发布

新闻要点

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系列丛书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发布。该系列丛书通过新闻报道的视角,结合文字叙述和视觉记录,揭示了支撑深圳特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等关键原则。 该丛书共七卷,约105万字和600幅插图,涵盖了实践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彰显法治、培育城市文明、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等七个关键维度。新华出版社总编辑兼党委委员王永霞表示,该丛书具有“广阔的理论视角、严谨的逻辑结构、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以及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深圳历史深度、战略意义和实践温度的新窗口。读者普遍认为该系列结合了宏观叙事和微观视角,为世界理解深圳乃至中国提供了重要文本。

背景介绍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自设立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其经济发展模式和速度被誉为“深圳奇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象征。 特区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并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经验。经过45年的发展,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国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代表。

深度 AI 洞察

此出版物背后的真正战略意图是什么? 新华出版社作为官方机构,在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推出此系列丛书,其核心战略意图远超简单的纪念或历史回顾,更在于巩固和输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下。 - 强化内部凝聚力与制度自信:通过梳理深圳的成功经验,向国内民众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中央领导和中国发展模式的信心,尤其是在经济面临内外挑战时。 - 塑造国际形象,争取话语权:在全球对中国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存在争议的背景下,通过深圳这一“改革开放典范”来讲述中国故事,旨在纠正西方偏见,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法治”、“民生福祉”等积极形象,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 为未来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撑:将深圳的实践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意味着其经验不仅是地方性的,更是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借鉴意义的模式。这为中国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范本。 投资者应如何解读这种官方叙事对中国经济政策和市场情绪的潜在影响? 投资者应认识到,此类官方出版物是北京塑造国内外认知的重要工具,其传递的信息往往预示着未来的政策方向和重点。 - 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强调“改革”与“创新”的成功,预示着中国将继续坚持这些核心原则,尤其是在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方面。这为相关领域的投资提供了长期确定性。 - 对外开放的信号:尽管地缘政治紧张,但强调深圳对外开放的成功,可能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仍致力于对外开放,并欢迎外资参与其现代化进程的信号,但这种开放将更加强调“高质量”和可控性。 - 风险与机遇的再评估:投资者需要区分官方叙事与实际经济操作中的挑战。虽然宣传片展示了成功,但实际投资仍需关注具体的政策执行、市场准入的障碍以及地缘政治摩擦对供应链和市场准入的潜在影响。对受政府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可视为长期投资机遇。 在特朗普总统连任的背景下,中国为何此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推行“美国优先”和对华强硬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强调自身发展模式的成功,具有多重战略考量。 - 对冲外部压力,增强韧性:面对美国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的持续施压,中国需要通过内部宣传和外部形象塑造来增强国家韧性,提振民族自信心,减少外部冲击对国内的负面影响。 - 争取发展模式的国际认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通过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中国试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路径,争取更多国际认可和支持,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 为长期竞争奠定思想基础:在与美国进行长期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功案例来支撑其在全球的领导力抱负。“深圳实践”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正是这种思想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证明其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