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亿万富翁基金经理再次大举买入英伟达股票,但有两家例外

北美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08/28 17:20:01 (北京时间)
英伟达
AI芯片
机构持仓
半导体
估值风险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根据最新披露的13F文件,尽管此前曾是英伟达(Nvidia)股票的坚定卖家,但亿万富翁基金经理们在第二季度再次大举买入这家人工智能(AI)领导者的股票,其中有两位著名投资者例外。 五家知名对冲基金在第二季度增持了英伟达股份,其中包括Karthik Sarma的SRS Investment Management、David Tepper的Appaloosa、Dan Loeb的Third Point、Chase Coleman的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Philippe Laffont的Coatue Management。这些购买活动的主要催化剂可能是今年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关税和贸易政策后引发的市场回调,导致英伟达股价下跌约40%。此外,英伟达在AI GPU方面的持续竞争优势、对华出口限制的解除以及其加速的创新路线图也吸引了投资者。 然而,Ole Andreas Halvorsen的Viking Global Investors减持了英伟达44%的股份,而Paul Singer的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则购买了看跌期权合约。他们的看跌情绪可能源于简单的获利了结,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包括对“下一代”技术趋势泡沫破裂历史的担忧、英伟达接近30倍的市销率估值过高,以及未来AI GPU稀缺性可能因竞争加剧和客户内部开发芯片而减弱,从而侵蚀其定价权和高毛利率。

背景介绍

英伟达(Nvidia)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加速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Hopper(H100)和Blackwell系列GPU在AI数据中心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使其能够为其芯片收取高额溢价。 13F文件是资产管理规模至少1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季度报告,披露其股票持仓情况。这些文件为投资者提供了了解顶级基金经理投资动向的重要窗口。在2025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仍在影响全球市场,例如今年4月初他公布的关税政策就曾引发了一场小型市场崩盘。 此外,此前针对中国市场的AI GPU及相关设备出口限制对英伟达的业务造成了影响。然而,在第二季度,英伟达的H20芯片对华出口限制已经解除,这为该公司在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恢复销售铺平了道路。

深度 AI 洞察

亿万富翁投资者对英伟达看法的分歧,除了获利了结或估值担忧外,其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 - 这种分歧反映了对英伟达在AI周期中位置的不同判断。买家可能认为,尽管估值高企,但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大的生态系统锁定以及持续的创新使其能够克服短期的市场波动和估值压力,是长期AI革命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 卖家,特别是那些对科技泡沫历史有深刻理解的投资者,可能预见到AI GPU市场即将面临的“商品化”压力。随着更多竞争对手进入和大型客户(如微软、谷歌)内部开发芯片,英伟达的超高毛利率和定价权可能难以维系。他们的策略可能是提前离场,规避一旦稀缺性减弱可能导致的估值重估风险,尤其是在2025年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仍可能带来市场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近期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限制的解除,将如何影响其战略定位以及更广泛的中美科技竞争格局? - 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下解除对华出口限制,可能是一个微妙的战略平衡。对于英伟达而言,这重新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助于其维持营收增长和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端AI芯片领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时。这可能被视为美国政府在特定领域对商业利益的让步,以避免对美国公司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害。 - 然而,此举也可能引发对国家安全和技术领先地位的担忧。虽然H20芯片在性能上可能低于最新一代芯片,但其销售仍可能帮助中国在AI领域取得进展。这可能促使中国进一步加速本土AI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并可能加剧美国在其他关键技术领域采取更严格控制的意愿,从而使中美科技竞争呈现出“有选择性开放”与“加速自主可控”并存的复杂局面。 考虑到AI“下一代”技术趋势的历史性泡沫模式,英伟达当前的估值和增长预期是否已达到一个临界点,预示着市场调整的不可避免性? - 历史经验表明,颠覆性技术初期往往伴随着过高的投资者预期和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英伟达当前接近30倍的市销率,从历史角度看确实处于高位,并可能构成一个估值上限。投资者可能过度高估了AI技术普及的速度和广度,导致英伟达的增长率难以持续满足如此激进的估值。 - 尽管英伟达通过每年推出新芯片来加速创新,但这并不能完全抵消市场对其核心AI GPU产品稀缺性减弱的担忧。随着AMD、英特尔等公司的竞争加剧,以及亚马逊、谷歌等客户的自研芯片投入使用,英伟达的定价能力和利润率可能面临压力。因此,市场调整并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以及以何种形式发生的问题,关键在于英伟达能否在竞争加剧和估值回归理性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系统优势来证明其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