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晶泰科技药物收入飙升615%凸显中国生物技术繁荣,得益于与DoveTree的交易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8/28 17:52:18 (北京时间)
晶泰科技
生物技术
药物发现
人工智能制药
跨境许可
晶泰科技药物收入飙升615%凸显中国生物技术繁荣,得益于与DoveTree的交易

新闻要点

总部位于深圳的生物技术公司晶泰科技(XtalPi)公布,在与美国DoveTree达成一项价值60亿美元的重磅协议后,其上半年药物发现业务收入飙升615%,达到4.35亿元人民币(6100万美元)。这笔交易的首期款项为5100万美元,使晶泰科技扭亏为盈,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16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亏损2.514亿元人民币。 整体收入增长404%至5.171亿元人民币,其中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96%至8190万元人民币。该交易授予DoveTree使用晶泰科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开发和商业化其小分子和抗体药物的全球独家权利,涵盖肿瘤学、免疫学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今年上半年,美国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签订了14项许可协议,总价值约183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两项交易。

背景介绍

晶泰科技由三位麻省理工学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声称其专有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整合技术能将药物发现时间从四年缩短至一到两年。该公司于2024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依据针对高增长科技初创企业的18C章上市,募集了9.893亿港元。 今年上半年,美国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许可协议数量和价值均显著增长。路透社6月报道称,此类交易从一年前的两项增至14项,总价值达到约183亿美元,凸显了中国在生物技术创新方面日益增长的全球重要性。

深度 AI 洞察

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美国制药企业为何仍积极寻求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这其中是否存在深层战略考量? - 尽管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并可能对中国科技领域实施限制,但在药物发现等关键创新领域,纯粹的国家主义往往让位于商业必要性。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如晶泰科技,凭借其AI和机器人技术,在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成本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是全球制药巨头无法忽视的。 - 许可协议而非直接股权投资的模式,为美国公司提供了一种获取中国创新技术同时规避潜在地缘政治风险和外国投资审查的机制。这种模式允许美国企业利用中国研发成果,同时保持资产所有权的独立性,是一种务实且风险可控的合作策略。 晶泰科技的收入飙升和大规模合作是否预示着中国AI驱动药物发现模式的全球领导地位?其可持续性面临哪些挑战? - 晶泰科技的成功案例,以及更广泛的美国公司对中国生物技术的巨额投资,确实表明中国在AI和机器人辅助药物发现领域正迅速崛起,并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领导地位。其声称将药物发现时间缩短至一两年的能力,是对传统制药模式的颠覆性创新。 -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的持续关切,尤其是在敏感的生物制药领域。其次,全球监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药物审批和市场准入方面,可能对产品的全球商业化构成障碍。此外,该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都在加大投入,晶泰科技需要持续创新以保持其技术领先性。 中国生物技术“走出去”的模式将如何演变?对寻求中国创新资产的全球投资者有何启示? - 中国生物技术“走出去”的模式,将从最初的低成本制造和临床试验服务,逐步转向以原创技术和创新资产授权为主导。晶泰科技与DoveTree的60亿美元交易,以及上半年183亿美元的许可总额,清晰地描绘了这种从“制造”到“智造”和“创新输出”的转型。 -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将关注点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研发能力的中国创新型企业。投资策略应侧重于通过许可、合作或少数股权投资等方式,获取这些创新企业的技术和管线。同时,投资者也需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政策动态,以评估和管理潜在的政策风险,但此类交易表明,在特定高价值领域,商业利益仍能穿透政治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