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贝森特称收购英伟达股份“不在考虑范围”,暗示造船业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新闻要点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解释了特朗普政府优先为美国人积累资产而非债务的策略,并阐述了政府收购私营公司股份的理由。他指出,总统的商业头脑促成了这一战略,包括让美国纳税人从对英特尔等公司的拨款中获得潜在收益,目前估计有110亿美元的即时价值。 贝森特强调了芯片对美国的重要性,并指出在五到七个关键行业存在战略脆弱性。他认为,收购英伟达股份“目前不在考虑范围”,因为英伟达不需要财政支持。然而,他暗示政府可能会重塑造船业等其他关键行业。贝森特还提到,全球99%的先进芯片在台湾制造是国家安全风险,堪比阿拉伯石油禁运。 此前,特朗普政府宣布持有英特尔10%的股份,此举导致英特尔股价上涨超过6%。尽管市场初期反应积极,但一些专家如哈里斯金融集团的杰米·考克斯警告称,政府持股可能导致股票长期停滞。然而,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支持这一计划,认为纳税人不应在没有回报的情况下向大型盈利公司提供数十亿美元的“企业福利”。
背景介绍
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任期标志着美国工业政策的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市场驱动模式转向更积极的国家干预,尤其是在被视为具有国家安全和战略重要性的领域。将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拨款转换为股权,是其“美国优先”经济议程的延伸,旨在增强国内自给自足能力并确保关键供应链的安全。 这一策略与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ct)等立法精神一脉相承,该法案旨在通过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来促进美国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和研究。然而,政府直接获取公司股权的做法,代表着对先前补贴模式的升级,旨在为纳税人创造直接的经济回报,并可能赋予政府更大的影响力来指导产业发展。
深度 AI 洞察
超越表面:美国政府入股私企的深层动机与影响是什么? - 这不仅仅是为了“纳税人回报”或“国家安全”。这代表着美国重塑其工业基础、减少对外部依赖的全面战略,尤其是在与中国的长期技术竞争背景下。 - 政府持股可能被用作一种工具,以确保关键产业(如半导体、造船)在国内保持生产能力,并引导其决策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即使这可能与纯粹的商业利润最大化相悖。 - 长期来看,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可能改变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模糊公共与私营部门的界限,并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扭曲或出现“国有化”风险,影响投资者对受影响行业的信心。 “股权换补贴”模式在造船等传统行业中的推广,如何影响全球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 - 将该模式扩展到造船业,凸显了美国在国防和海洋经济领域的战略雄心,旨在重建曾经强大的工业基础,并减少对外国造船厂的依赖。 - 这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尤其是在补贴和国家援助问题上,可能被其他国家视为不公平竞争,导致全球造船市场竞争加剧或贸易壁垒增加。 - 对于投资者而言,虽然政府注资短期内可能提振相关公司股价,但也伴随着决策受政治影响、效率低下以及市场竞争环境被政府干预扭曲的风险。 鉴于台湾在全球先进芯片制造中的关键地位,美国“去风险化”战略的长期地缘政治和投资后果是什么? - 美国财政部长将台湾芯片制造的集中度比作“阿拉伯石油禁运”,表明华盛顿将半导体供应视为与能源安全同等重要的国家生存问题。 - 这种“去风险化”战略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组,推动更多产能向美国和盟友转移,长期可能导致“双轨”供应链的形成,即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另一个以中国为中心。 -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对美国国内半导体制造商和相关设备供应商的持续政策支持和投资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可能对依赖全球化供应链的公司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