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安永报告:印度可能在203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PPP计算)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印度时报发布时间: 2025/08/27 18:45:00 (北京时间)
印度经济
购买力平价
安永报告
新兴市场
经济预测
Representative image

新闻要点

安永(EY)2025年8月的《经济观察》报告指出,印度有望在203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届时GDP预计达到34.2万亿美元。该报告强调了印度强劲的基本面、人口优势和结构性改革是其长期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GDP在2030年将达到20.7万亿美元(PPP)。安永的分析进一步推断,印度有望在未来13年内超越其他国家,仅次于中国,后者预计将达到42.2万亿美元(PPP)。报告还预测,印度将在2028年按市场汇率(MER)计算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包括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高投资率和相对可持续的债务状况。报告还将印度与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对比,指出印度拥有年轻的人口结构、财政审慎和高储蓄率等优势,而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则面临人口老龄化或高债务等挑战。尽管前景乐观,安永也警告了外部风险,如美国近期加征关税可能对印度GDP造成0.9%的影响,但通过出口多元化等对策可将影响控制在0.1个百分点。

背景介绍

印度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拥有巨大但尚未充分开发的经济潜力的新兴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和官僚障碍等挑战,印度一直在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改革,以吸引外国投资并促进国内增长。 莫迪政府自上任以来,通过实施商品和服务税(GST)、《破产和破产法》(IBC)以及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结构性改革,旨在简化税收、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此外,数字支付系统统一支付接口(UPI)等金融普惠倡议也显著深化了金融服务普及率。这些改革是其经济增长叙事的核心,旨在利用其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红利。

深度 AI 洞察

印度经济增长的“PPP”视角对全球投资者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 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基于购买相同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量来比较其实际产出和生活水平,这与市场汇率(MER)不同。虽然按PPP计算印度经济规模巨大,但其对全球贸易、金融市场和企业收益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如MER数据那样立竿见影。对于寻求出口市场、外汇风险管理或直接投资于以美元计价的公司收益的投资者来说,MER数据可能更具指导意义。 - PPP的优势在于它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内部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预示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这将吸引那些专注于印度国内需求驱动型产业(如消费品、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的投资者。然而,PPP的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外汇流入或全球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同步提升,投资者仍需关注MER下的经济表现和政策开放度。 印度在2025年特朗普总统任期内面临的外部风险,特别是关税压力,将如何真正影响其长期增长轨迹? - 特朗普政府对贸易逆差的持续关注,尤其是在2024年连任后,意味着印度作为新兴制造业中心将面临持续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报告中提到的关税影响GDP的0.9%,虽然通过对策可控,但长期来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壁垒可能迫使印度加速国内供应链建设和市场自给自足,这既是风险也是发展机遇。 - 这种外部压力可能刺激印度加速“印度制造”和“自力更生”政策的实施,促使本土企业增强竞争力并减少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关注那些能够适应或受益于国内生产、出口多元化以及与西方市场保持平衡贸易关系的印度企业。同时,印度积极拓展与其他新兴市场和贸易集团的伙伴关系,以对冲美国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印度能否在长期内真正挑战中国作为亚洲经济增长引擎的地位,并为投资者提供替代机会? - 尽管安永报告中中国PPP规模仍领先,但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债务累积等结构性挑战,而印度则拥有显著的人口红利和相对健康的财政状况,这使其在长期增长潜力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寻求高增长和年轻市场敞口的投资者而言,印度无疑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 - 然而,挑战中国并非易事。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业规模和全球供应链整合方面的优势仍十分显著。印度需要持续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并有效管理社会和政治风险,才能将其人口红利转化为持续的经济竞争力。投资者应将印度视为一个重要的多元化选择,而不是简单的“下一个中国”,其投资逻辑和风险特征与中国仍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