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商品及服务税 2.0:需要做些什么?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印度时报发布时间: 2025/08/27 16:28:01 (北京时间)
印度商品及服务税
GST 2.0
税制改革
营商环境
印度经济
Seasoned Finance Expert Robin Banerjee

新闻要点

印度商品及服务税(GST)自2017年推出以来,税收大幅增长,从2017-18财年的7万亿卢比增至2023-24财年的20万亿卢比。然而,同期诈骗性进项税抵免申报也激增,2025年第二季度查出约1600亿卢比,同比增长30%,并发现3500多家虚假公司。 面对这些挑战,印度政府宣布将推出“GST 2.0”改革,市场对此寄予厚望,预计税率将合理化并整体下调。文章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以简化合规、打击欺诈并扩大税基。建议包括简化审计流程、采用集中和轮换审计方法、设立大型纳税人单位、对“三星级纳税人”进行优惠审计、实施基于风险的审计选择,以及统一中央和邦的审计手册。 此外,作者还呼吁标准化文件要求、允许虚拟听证会、摒弃纸质文件提交、取消针对特定商业用途的进项税抵免限制、解决累积抵免问题(如允许逆向收费机制通过抵免支付,并退还三年以上未用的抵免)。最重要的是,建议将目前排除在GST之外的关键经济领域——石油产品、电力和房地产——纳入GST体系,并为可能遭受收入损失的邦政府提供补偿。作者强调,尽管期待更低的税率,但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简便、透明、客观且争议解决有时间限制的GST体系,同时呼吁纳税人诚实守法。

背景介绍

印度于2017年实施了商品及服务税(GST),旨在简化间接税制,消除税收的层层叠加效应,并提高营商便利度。该税制整合了此前众多的中央和邦级税种。 尽管GST在税收增长方面表现强劲,实现了简化税收结构的既定目标,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合规复杂性、欺诈性申报以及审计实践碎片化等挑战。印度政府现已宣布启动“GST 2.0”,预示着在实施八年后,将致力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该体系,以解决现有问题并进一步合理化税率。

深度 AI 洞察

商品及服务税(GST)2.0背后的战略动机是什么,除了单纯的税率合理化? - 这是一项双重策略: - 促进国内外投资: 更简单、可预测的税制降低了合规成本和不确定性,使印度对企业更具吸引力,符合政府的“印度制造”和经济增长议程。 - 提升税收效率与公平性: 通过打击欺诈和扩大税基,政府旨在优化税收征管,减少灰色经济,确保税负公平,从而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项目提供更多资金。 - 推动长期经济结构转型: 将石油、电力和房地产等关键部门纳入GST,表明政府致力于解决这些部门的税收级联效应,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全球竞争力,即便这可能涉及短期内的政治权衡和邦政府补偿。 将关键经济部门(如石油、电力、房地产)纳入商品及服务税(GST)体系将带来哪些更深层次的投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平衡其中的挑战? - 重塑行业利润率和投资吸引力: - 石油和电力: 这些是企业生产投入的关键成本。纳入GST将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下游行业的利润率,并可能刺激这些部门的投资。 - 房地产: 降低建筑材料的级联税效应,可能使最终房价更具竞争力,刺激住房需求和建筑活动,从而利好建筑商、房地产开发商和相关建材企业。 - 政府的平衡挑战: - 邦政府补偿: 这是关键。各邦对这些部门的税收是重要收入来源。政府必须设计出有效的补偿机制,以克服各邦的抵制,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 通胀效应: 短期内,将某些产品纳入GST可能会导致价格波动,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管理,避免对消费者物价指数造成过大冲击。 为什么在GST 2.0改革中,打击欺诈和简化合规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优先事项,这对于印度更广泛的营商环境有何启示? - 信任与效率的平衡: - 打击欺诈: 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欺诈性抵免不仅侵蚀政府收入,还扭曲了市场竞争,惩罚了守法企业。严格的执行是维护税制完整性的必要条件。 - 简化合规: 过度的官僚主义和繁琐的流程对中小企业构成巨大负担,阻碍了生产力。一个复杂的系统反而可能为寻求漏洞者提供机会。简化流程,例如通过虚拟听证、数字文档和风险导向型审计,旨在减少合规摩擦,让“好”企业更容易经营。 - 对营商环境的启示: 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表明印度政府认识到,要吸引投资并实现持续增长,必须在建立一个基于信任和高效运作的税收环境。它发出了一个信号,即印度致力于创建一个既能惩罚“害群之马”又能支持“模范纳税人”的现代化、可预测的营商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