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8月27日对英伟达股价而言可能是一个催化剂驱动的日子

新闻要点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英伟达将于8月27日收盘后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市场普遍预计,英伟达稀释后每股收益(EPS)为0.95美元,调整后EPS为1.01美元,营收为463.8亿美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0.67美元EPS和300多亿美元营收。分析师普遍持乐观态度,Wedbush重申“跑赢大盘”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210美元。 英伟达在华业务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的限制导致其早前计提了55亿美元费用。尽管有报道称已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允许对华销售芯片但需将15%的销售额上缴美国政府,且英伟达正研发用于中国的降级版Blackwell芯片,但H20芯片停产的报道又增加了不确定性。KeyBanc分析师预计,若中国业务纳入指引,或贡献20-30亿美元增量收入。文章强调,投资者应关注长期,尽管英伟达估值不低,但作为AI领域的终极选择,其长期前景仍受看好。
背景介绍
英伟达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也是市值最高的公司,被视为人工智能(AI)领域的“卖铲者”,为AI计算提供核心芯片和技术。其业绩长期以来受益于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 在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J·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政府对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技术实施了严格限制,旨在控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这些限制直接影响了英伟达在华的业务,导致公司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并曾因此计提了巨额费用。中美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和贸易政策持续紧张,对全球科技供应链和相关公司的业绩构成重要影响。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对英伟达对华销售政策的演变,其深层战略意图是什么? 除了表面上的技术控制和保护国家安全,15%的销售额上缴美国政府的提议,揭示了美国政府可能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经济干预模式。这不仅仅是限制贸易,更是将高科技出口管制转化为一种创收机制,为美国联邦政府带来直接的财政收入。这种模式可能为未来其他关键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树立先例,将地缘政治工具箱中的“限制”升级为“附带经济利益的允许”。 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开发“降级版Blackwell芯片”的举动,对公司长期技术领导力和市场策略有何影响? - 这表明英伟达正在积极寻求在遵守出口管制的前提下,维持在华市场份额的策略平衡。它可能通过提供“刚刚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但不触及美国红线的定制产品,来规避全面禁售的风险。 - 然而,这种策略也可能加速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进程。面对持续的限制,中国可能会加大投资,努力缩小与高端芯片的技术差距,长期来看反而可能催生更强大的本土竞争对手。 - 此外,这种“双轨制”的技术供应模式,也可能使得英伟达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形象面临挑战,即其最先进的技术并非所有市场都能获得。 考虑到英伟达的高估值以及中国业务的重要性,即将到来的财报电话会议除了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外,还存在哪些非显而易见的风险? - 市场对英伟达中国业务的细节披露高度敏感。如果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未能就中国政策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引,或对相关进展语焉不详,即使其他财务指标表现良好,也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和股价大幅波动。 - 此外,中国政府对H20芯片安全性的质疑,以及随之而来的停产指令,可能暗示中国市场对非本土或受限技术的信任度正在下降。这不仅仅是销售量的问题,更是市场信心和长期战略合作基础的侵蚀,可能导致未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