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特朗普称英特尔已同意向美国政府出让10%股份

北美
来源: 卫报发布时间: 2025/08/23 18:59:01 (北京时间)
英特尔
美国政府
半导体产业
产业政策
芯片与科学法案
The investment into the chipmaker is the latest of several deals struck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ith US companies.

新闻要点

美国政府已与苦苦挣扎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达成协议,获得了其10%的股份,此举由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宣布。卢特尼克在X平台确认,美国现在拥有英特尔10%的股份,并称赞了英特尔CEO谭力夫达成的“公平”协议。此次股权收购的背景是特朗普此前曾因谭力夫与中国公司的关系而要求其辞职。 特朗普表示,此次交易使美国获得了100亿美元,这大致相当于英特尔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将获得的建厂补贴金额。这一举措是特朗普政府干预美国企业的最新案例,此前还包括允许英伟达和AMD向中国出售H20芯片以换取政府销售分成,以及五角大楼成为一家稀土磁铁矿业公司的最大股东,并为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谈判获得了“黄金股”否决权。 尽管政府持股是非投票权,分析师认为这能为英特尔亏损的代工业务提供喘息空间,但其产品路线图仍显薄弱,吸引客户面临挑战。英特尔在2024年录得188亿美元的年度亏损,新任CEO谭力夫正致力于扭转公司困境。

背景介绍

英特尔作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标志性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先进制程技术方面落后于台积电(TSMC)。其代工业务持续亏损,2024年更是录得188亿美元的年度亏损,这是自1986年以来的首次。为应对困境,英特尔正在积极进行业务转型,新任CEO谭力夫(Lip-Bu Tan)肩负着重振公司业绩的重任。 特朗普政府一直奉行“美国优先”的产业政策,致力于将关键制造业迁回美国,并强化对战略性产业的控制。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通过提供巨额补贴鼓励半导体公司在美国本土建厂。此次政府入股英特尔,以及之前与英伟达、AMD等公司的交易,均是该政策背景下的直接体现。

深度 AI 洞察

此举对英特尔及其在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地位有何深层战略影响? -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尽管是非投票权,但实质上将政府定位为一家具有强大国家利益背景的战略投资者。这为英特尔提供了巨大的背书和潜在的后续支持,尤其是在其资金密集型的晶圆代工业务转型中,有助于缓解短期资本压力。 - 然而,这种政府干预可能带来“道德风险”,即市场对英特尔的业绩压力和改革动力可能会因有国家兜底而减弱。同时,如果政府的资金支持成为常态,可能会扭曲市场竞争,不利于英特尔自身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独立发展。 - 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标志着主要经济体在战略性科技领域国家干预的进一步深化,可能导致未来更多国家出于安全和产业政策考量对本土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或施加影响力,从而加剧供应链的区域化和碎片化。 特朗普政府此番“国家资本主义”式的干预将如何重塑美国的企业治理和市场经济原则? - 此次入股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产业政策的延续和强化,它模糊了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界限,将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更直接地置于市场效率之上。这反映出一种更积极的、由政府主导的工业政策模式正在美国兴起。 - 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可能导致企业在关键决策上更倾向于迎合政府的政治或战略目标,而非纯粹的商业逻辑。这可能引发对企业独立性和市场公平性的担忧,并可能为未来的行政干预设定先例,增加企业运营的政治风险。 - 批评者认为,这种干预可能在短期内稳定特定企业,但长期可能降低整体经济的创新活力和效率,因为它可能保护低效企业,并阻止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出现。 除了资金注入,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能否真正解决其与台积电等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 - 仅靠资金注入或股权支持本身无法弥补英特尔在先进制程技术上的落后。英特尔的核心挑战在于其复杂的产品路线图、生产良率问题以及吸引代工客户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卓越的执行力以及强大的客户关系。 - 非投票权意味着政府不会直接干预英特尔的日常运营和技术决策。因此,英特尔仍需依靠自身管理层和技术团队的努力来缩小与台积电等领先者的差距。政府的角色更多是提供一个更稳定的外部环境和资金保障,而非直接的技术解决方案。 - 如果英特尔无法在技术和客户吸引力上取得突破,即使有政府支持,其代工业务仍可能难以实现盈利并有效竞争。这种支持的最终效果将取决于英特尔能否利用这一“喘息机会”进行深层次的战略和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