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困境: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认为真正的“税收”尚未显现

新闻要点
著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A. El-Erian)指出,尽管美国最新一轮关税的直接价格上涨效应尚未普遍显现,但真正的“税收”影响可能即将到来,并将不均衡地波及整个经济。 埃尔-埃利安解释说,消费者之所以尚未感受到压力,是因为外国出口商和美国进口商最初选择通过吸收关税成本来维持市场份额,并寄希望于政策的临时性。此外,许多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大量囤积了进口商品,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以关税前的价格销售产品,进一步掩盖了通胀潜力。 他强调,关税成本的传导并非统一的。对消费者最终负担的影响将主要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对于需求弹性较小的必需品,企业更有可能完全转嫁关税成本。相反,对于服务中低收入消费者或销售需求弹性较大商品的企业,大幅提价可能会导致需求崩溃。
背景介绍
自唐纳德·J·特朗普在2024年11月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其第二任期内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措施,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重塑全球贸易平衡、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关键工具。 然而,经济学家和评论员对关税的实际影响及其作为“消费税”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专家,如投资者罗斯·格伯(Ross Gerber)和凯文·奥利里(Kevin O'Leary),认为关税最终将通过价格上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而非如政府所宣称的那样,仅影响外国出口商或促进国内生产。
深度 AI 洞察
关税的真实经济成本为何被延迟,这对通胀预期和消费者行为有何深层影响? - 关税成本被企业利润吸收和库存囤积所缓冲,表明市场在短期内承受了部分冲击,以等待政策明朗或寻找替代方案。这并非成本消失,而是成本的累积和结构性转移。 - 这种延迟效应可能导致通胀预期管理复杂化。当成本最终传导时,可能引发“滞后性通胀冲击”,尤其是在供应链已高度优化、利润空间有限的行业。 - 消费者行为可能在关税成本全面显现后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在必需品价格上涨而可支配收入未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消费模式两极分化。 关税的非均匀影响将如何重塑美国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格局? - 具有高需求弹性产品的行业(如部分零售、奢侈品)将面临更大的定价压力和市场份额损失风险,可能促使这些企业加速供应链多元化或寻求国内替代。 - 具有低需求弹性产品的行业(如部分公用事业、基础消费品)则有能力转嫁成本,但长期可能面临消费者反弹和监管审查。 - 这种差异化的影响将加速产业内部的优胜劣汰,有利于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力、多元化供应链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企业。 除了经济目的,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推行高关税政策可能还包含哪些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考量,这对长期投资有哪些隐含意义? - 在经济表象之下,高关税可能旨在强化供应链韧性,减少对特定国家的战略依赖,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国防相关领域。这是一种经济工具服务于更广泛国家战略的体现。 - 关税也可能是对盟友施压的谈判筹码,促使其调整贸易关系或承担更多防务责任,从而重塑全球贸易联盟。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某些被视为国家战略重点的行业(如半导体、清洁能源技术、关键矿产)即使成本上升,也可能获得政府支持或享受结构性需求,成为长期投资的潜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