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刚为英伟达股票投资者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好消息

新闻要点
英伟达(Nvidia)股价在经历2025年的剧烈波动后,近期再次接近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其CEO黄仁勋在解决对华AI芯片销售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此前,美国政府暂停了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销售,导致公司在第一季度计提了45亿美元的费用。H20芯片在2025财年为英伟达带来了170亿美元的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3%。 通过黄仁勋的广泛游说,英伟达与美国政府达成了一项15%的营收分成协议,从而得以恢复H20芯片对华销售,这为公司延续了利润丰厚的市场机会。此外,有报道称英伟达正在为中国市场开发一款名为B30A的新型AI芯片,该芯片基于其Blackwell架构,但计算能力仅为旗舰B300处理器的一半。这一设计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削减30%至50%计算能力”的提议。英伟达表示,其产品均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并用于商业用途。 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每年500亿美元。鉴于中国市场曾占英伟达总销售额的13%,未来三年有望贡献高达990亿美元的收入。即使是降级版的Blackwell芯片,其先进能力仍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更高定价,进一步提升收入潜力。此举消除了投资者对英伟达被中国AI市场排斥的担忧,显著改善了公司的未来前景,目前股价按明年销售额计算的市盈率低于30倍,估值具有吸引力。
背景介绍
2025年,半导体巨头英伟达(Nvidia)经历了股价的剧烈波动,先是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因关税、通胀以及对华芯片销售的不确定性而大幅下跌37%,之后又收复失地。美国政府此前对向中国销售人工智能(AI)芯片实施了严格的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的H20芯片对华销售被暂停,并在第一季度造成了45亿美元的费用。尽管H20芯片是为满足美国出口规定而设计的,但其禁售对英伟达的中国市场收入造成了重大打击,中国市场在2025财年贡献了公司总销售额的约13%(17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英伟达CEO黄仁勋积极游说,寻求解决方案,以期在符合美国政府出口管制的前提下,维持公司在快速增长的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
深度 AI 洞察
美国政府与英伟达的收入分成协议对未来科技出口管制意味着什么? - 这项协议可能标志着美国政府在对华科技出口政策上,从单纯的“禁运”转向一种“受控参与”模式。通过收入分成,美国既能部分限制中国获取最先进技术,又能确保美国企业(如英伟达)在核心市场保持存在,并分享经济利益,避免全面脱钩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 这也可能为其他受出口管制影响的美国科技公司树立先例,即通过与政府达成某种形式的利润共享或技术降级协议,以换取市场准入。这种模式反映了在维持技术领先和避免经济自伤之间的复杂平衡。 B30A等降级芯片的推出将如何影响中国AI产业的长期发展和英伟达的市场主导地位? - 对于中国AI产业而言,虽然B30A的性能有所降低,但其基于Blackwell架构,仍代表着先进技术。这将允许中国企业在一定限制下继续推进AI研发和部署,而无需完全从零开始或依赖完全自主但可能尚未成熟的替代方案。 - 然而,持续的性能限制可能会推动中国加速本土AI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以期最终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可能导致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形成一个“双轨制”市场:一部分企业使用受限的英伟达芯片,另一部分则致力于发展完全自主的解决方案。 - 对英伟达而言,这意味着短期内能保住中国市场份额和巨额收入,但长期来看,这种“降级销售”反而可能刺激中国本土替代品的快速崛起,从而侵蚀其未来的市场主导地位。 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英伟达在华业务面临的主要潜在风险是什么? - 政策不确定性是核心风险。尽管达成协议,但美国政府对出口管制的态度可能随时间、地缘政治事件或新一届政府的变化而再次收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随时中断英伟达的中国业务。 - 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本土解决方案的偏好。即使英伟达提供降级芯片,中国客户也可能出于战略安全或政策导向,优先选择本土供应商,从而导致英伟达的市场份额逐渐流失。 - 竞争加剧。除了本土竞争,其他国家(如欧洲、日本)的芯片制造商也可能看到机会,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且不受美国制裁限制的替代产品,进一步挤压英伟达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