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仍是对冲基金的王者,但科林研发正崭露头角

新闻要点
根据WhaleScore的13F热力图,尽管英伟达公司(NVIDIA)仍然是机构投资者中持有最广、信心最高的AI相关股票,但第二季度文件显示,科林研发(Lam Research Corp)作为“沉默的黑马”正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第二热门的股票,仅次于Nu Holdings Ltd。英伟达则排名第13位。 对科林研发投资兴趣的增加表明,对冲基金不仅押注AI芯片本身,还在投资大规模生产这些芯片所需的设备。科林研发的刻蚀和沉积工具对台积电(TSMC)和三星电子等芯片制造商至关重要,使其成为AI“淘金热”中不可或缺的“卖铲子”公司。与此同时,AMD和高通等其他芯片设计公司的排名有所下滑,而KLA Corp的进步也进一步强化了机构投资者对半导体设备的偏好。
背景介绍
英伟达公司(NVIDIA)长期以来凭借其强大的图形处理器(GPU)在人工智能(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芯片是生成式AI数据中心的核心。随着AI技术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对尖端3纳米和2纳米芯片节点的需求也随之激增,这使得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在芯片生产供应链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 传统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AI芯片设计公司,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支持这些芯片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设施,即所谓的“卖铲子”策略。
深度 AI 洞察
对冲基金为何将重点从AI芯片设计转向半导体设备? - 这种转变反映了AI投资主题的成熟。初期,资金涌入核心AI芯片领导者(如英伟达),寻求直接的技术曝光。随着行业基础设施的构建,对生产工具的需求变得同样关键,甚至可能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流,因为这些工具是所有芯片制造商的“刚需”。 - 投资半导体设备是“卖铲子”策略的体现,它降低了直接押注某个特定芯片设计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风险。无论哪家芯片设计公司最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只要芯片产量增加,设备供应商都能从中获益。 - 此外,随着全球对供应链韧性和本土化生产的重视,半导体设备公司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致力于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 这种投资趋势预示着AI产业的哪些长期动态? - 去中心化投资焦点: AI领域的投资将从少数几家巨头(如英伟达)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包括材料、设备、封装测试等环节。这可能导致AI产业链的整体估值提升和投资机会的多元化。 - 基础设施先行: 强调基础设施投资表明市场认为AI的普及化和规模化生产是必然趋势。对设备的需求是持续性的,且受摩尔定律驱动的技术升级周期影响,而非单一产品周期的波动。 - 风险分散: 投资者通过配置半导体设备,可以有效分散单一AI芯片公司面临的竞争加剧、技术迭代过快或市场份额波动等风险,从而获得更稳健的行业增长敞口。 当前政治经济环境下,对半导体设备投资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 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政府持续推动半导体制造业的本土化和供应链安全。这为像科林研发这样的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潜在的补贴机会。 - 全球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得关键半导体设备的战略价值凸显。各国都在努力确保其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和独立性,这进一步巩固了设备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并可能带来稳定的需求和更高的定价能力。 - 对冲基金的这种配置转变也可能反映出对未来半导体行业资本支出周期持续增长的信心,尤其是在AI、高性能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驱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