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速报:华尔街大举买入比特币

新闻要点
2025年第二季度,华尔街和全球机构投资者大幅增加了其比特币敞口,通过贝莱德(IBIT)和富达(FBTC)等现货ETF以及相关加密货币股票投入了数十亿美元。SEC文件显示,包括Brevan Howard、高盛、哈佛大学、富国银行、Jane Street,甚至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重量级机构都增持了头寸,表明他们越来越接受比特币作为核心配置资产。 值得关注的举动包括:Brevan Howard将其IBIT持股翻倍至26亿美元;高盛在IBIT和FBTC中持有33亿美元,并在以太坊的ETHA信托中持有4.89亿美元;哈佛大学披露持有19亿美元的IBIT;Jane Street的IBIT持仓达到14.6亿美元,成为其仅次于特斯拉的最大头寸;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通过MicroStrategy(MSTR)和Coinbase等股票间接持有约8.41亿美元的比特币。 尽管机构资金大量涌入,但美国普通专业基金经理的加密货币配置仍极低,平均仅0.3%,高达75%的基金经理完全未配置。这表明,虽然顶级机构正在验证比特币作为机构级资产,但零售市场和更广泛的基金管理行业尚未充分参与,预示着未来机构和散户资金流入的巨大潜力。
背景介绍
比特币现货ETF在2024年初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为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新的、受监管的途径。这些ETF的推出,如贝莱德的IBIT和富达的FBTC,极大地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直接持有或管理数字资产的复杂性和风险。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波动期后,其市值和投资者信心正在逐步恢复。美联储在2025年持续关注通胀数据,并根据经济指标调整利率政策,这也会间接影响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风险资产表现。此外,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宣布正在制定新的数字资产托管法规,旨在提高美国加密货币市场的清晰度和安全性,进一步规范了机构参与的框架。
深度 AI 洞察
推动华尔街大规模涌入比特币的深层动因是什么? - 机构涌入并非简单的市场追涨,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比特币现货ETF的推出提供了监管清晰、操作便捷的合规渠道,消除了此前困扰大型机构的合规和托管障碍。这使得比特币能以“传统资产”的形式被纳入投资组合,降低了内部审批难度。 - 其次,随着全球宏观不确定性增加,机构将比特币视为一种潜在的通胀对冲工具和另类储值资产。在传统资产相关性趋同的背景下,比特币的非相关性特性(尽管有争议)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机会。 - 第三,“从众效应”或“群体行为”在传统金融界根深蒂固。当贝莱德、高盛、哈佛等顶级机构率先大规模配置并公开披露后,对于其他仍在观望的基金经理而言,比特币的“安全边际”和“可接受性”显著提高,降低了他们“独辟蹊径”的风险,使得跟随成为更理性的选择。 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将如何重塑比特币的市场结构和波动性? - 机构资金的涌入将显著提升比特币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从而可能在长期内降低其极端波动性。随着更多大型、长线投资者进入,市场将变得更具韧性,价格发现机制也将更加成熟,减少被小型交易商或短期投机行为主导的情况。 - 但同时,这也可能意味着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将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动产生更高程度的关联性。比特币可能不再是完全独立的避险资产,而是更紧密地融入全球风险资产篮子,这意味着在传统市场出现大规模抛售时,比特币也可能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 此外,机构通过ETF而非直接持有,虽然提供了便利,但也可能导致比特币的集中度提升,因为少数几家ETF发行方将持有大量底层资产,这可能引发关于市场中心化风险的讨论。 考虑到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现任身份,他的政府政策将如何影响这种机构加密货币采用的趋势?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通常倾向于放松监管和支持商业创新,这可能为加密货币领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文章中提到的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可能是在特朗普政府下任命或其政策延续)正制定新的托管法规,这表明政府可能倾向于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来促进而非扼杀创新,从而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合规保障。 - 尽管特朗普本人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多变,但他作为实用主义者,很可能支持任何能吸引投资、促进美国金融领先地位的领域。机构对加密货币的认可和大量资本的流入,将使其在政府眼中更具经济重要性,从而降低实施严厉限制性政策的可能性。 - 然而,也应警惕潜在的税收政策调整,例如纽约州议员提出的加密货币交易消费税,这可能成为未来政府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和去监管倾向,预计将间接有利于机构在受控风险下进一步探索加密货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