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美国谈判代表面临确保对华贸易协议的艰巨任务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8/18 22:32:00 (北京时间)
中美贸易
出口管制
关键矿产
地缘政治风险
贸易谈判
美国谈判代表面临确保对华贸易协议的艰巨任务

新闻要点

中美贸易谈判正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双方都渴望达成协议以稳定双边关系,但中国采取了更为强硬和平衡的谈判立场。在关税休战期延长至11月10日后,两国谈判代表正致力于在今秋两国元首可能举行的峰会前达成一项贸易协议。 此次谈判将不仅限于关键矿产和磁铁的流通,还将涵盖其他复杂议题。中国从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的“第一阶段协议”中吸取了教训,认为该协议相对偏向美方利益,因此在此次谈判中将坚持要求华盛顿在放宽出口管制和降低关税等领域做出让步。此外,自2017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将对美出口的依赖度从2018年的19%以上降至2024年的14.7%,并通过多元化采购(如从巴西进口大豆)来满足进口需求,这增强了其谈判筹码。 中国还建立了一套超越关税的应对工具箱,包括利用其出口管制法限制关键矿产和磁铁对美出口,以在谈判中争取更有利条件。

背景介绍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2024年11月连任后,中美两国将关税休战期延长至11月10日,为两国领导人可能在今年秋季举行的峰会前的贸易谈判奠定了基础。两国高级别官员自首次在日内瓦会晤以来一直保持接触,重点确保中国关键矿产和磁铁能够顺利流向美国。 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证明,即使在战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双边协议也是可能实现的。然而,中国从这些早期谈判中吸取了教训,认为其相对偏向华盛顿的利益,因此正在寻求一份更平衡的协议。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日益增强的议价能力对全球供应链和关键技术领域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议价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基于其对美国出口市场依赖的降低以及对关键矿产的出口控制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 - 供应链多元化压力增加: 跨国公司,尤其是高度依赖中国关键矿产(如稀土)的行业(例如电动汽车、国防技术),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加速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以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和潜在的供应中断。 - 技术脱钩加速: 中国利用出口管制作为谈判筹码,预示着未来全球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脱钩风险加剧。这可能导致相关行业出现“双轨制”发展,即美国及其盟友与中国及其合作伙伴各自建立独立的产业链和技术标准,进而影响相关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技术路线选择。 - 新兴市场机遇: 随着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巴西等新兴市场作为替代供应商的地位将得到提升,可能为投资农业、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基金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深化的情况下。 考虑到特朗普总统的连任和中国日益强硬的立场,中美能否达成一项“实质性”贸易协议?投资者应如何评估其可能性? 达成一项真正“实质性”协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其范围和深度可能会受到限制,且过程充满波折。投资者应关注以下几点: - 定义“实质性”: 双方对“实质性”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美国可能更侧重于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补贴等结构性问题,而中国则可能优先考虑取消关税、放宽出口管制。如果未能弥合这些分歧,任何协议都可能只是“战术性”的,而非“战略性”的。 - 政治意愿与国内压力: 尽管双方都有稳定关系的意愿,但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和中国强调“自力更生”的内部压力,都将限制各自谈判团队的让步空间。投资者需警惕,任何一方国内政治压力的变化都可能迅速颠覆谈判进展。 - 关注非关税壁垒: 即使达成部分关税减免协议,非关税壁垒(如出口管制、技术限制、补贴政策)仍将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矛盾。投资者应将关注点从单纯的关税税率转向更深层次的贸易和技术政策,评估其对特定行业和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影响。 中国利用关键矿产出口作为战略工具,将如何改变全球资源地缘政治格局,并对相关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中国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策略,正在重塑全球资源地缘政治格局,并对相关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 资源民族主义升温: 中国的举动可能引发其他拥有关键矿产资源的国家效仿,以提升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这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民族主义趋势升温,从而增加矿产供应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 替代技术和回收利用投资: 面对关键矿产供应风险,主要经济体将加大对替代材料、回收技术和国内开采的投资。这将推动材料科学和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投资机会。 - 价格波动加剧: 关键矿产的政治化将使其价格波动性加剧,不再仅仅受供需基本面驱动,而是更多受到地缘政治事件和政策调整的影响。投资者在相关大宗商品期货和矿业股票的配置上需更加谨慎,并关注各国战略储备和补贴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