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休战”未能阻止美中贸易崩溃:集装箱船运量降至两年新低

新闻要点
最新报告显示,中美集装箱航运活动再次下滑,流量达到两年来的最低水平,且在过去一个月内货运量下降了40%。尽管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税休战已延长90天,但这一情况仍在发生。 彭博社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仍高达55%,这被认为是导致贸易量下降的关键原因。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家William Sheehan指出,此次出货量大幅下降将导致超过58,000个集装箱和700,000辆卡车的运输量减少,对供应链构成严重影响。 此外,亚马逊、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正为8月29日即将结束的“小额豁免”(de-minimis exemption)政策做准备,该政策允许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进口。Shopify、Commerce.com和Lightspeed Commerce等平台因其对小型商家和进口商的依赖而受此变化影响最大。沃尔玛、塔吉特和耐克等大型零售商受小额豁免影响较小,但整体中国出货量下降仍令其担忧。 洛杉矶港口(美国最大的进口门户)执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即使关税休战和临时减免也不足以扭转当前趋势,因为企业不会以30%的关税进行“提前备货”。
背景介绍
当前,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存在,特朗普政府延续了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中关税是核心工具。尽管新闻报道提到“关税休战”并延长了90天,但根据彭博社的数据,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仍高达55%。 此外,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低价商品免征关税的“小额豁免”(de-minimis exemption)政策即将于2025年8月29日到期。这一豁免对依赖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模式的电商平台和小型进口商至关重要。
深度 AI 洞察
在关税“休战”的背景下,中美贸易为何仍在急剧萎缩?这是否预示着更深层次的经济脱钩? - 文章明确指出,尽管有“休战”,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仍高达55%。这表明所谓的“休战”并非实质性的关税减免,而更像是对现有高关税的暂时维持,或仅是针对特定商品类别或限额的微调。企业在面对如此高额的贸易成本时,自然会加速供应链多元化或将生产转移出中国,这导致贸易量的结构性而非周期性下降。这确实预示着两国经济在战略层面的持续脱钩,而非简单的短期波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旨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即便以短期经济牺牲为代价。 “小额豁免”政策的结束将如何重新定义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哪些类型的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 - “小额豁免”的结束将显著增加低价值、高频次跨境商品的进口成本,对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商和直运模式的C2C或小B2C电商平台(如Shopify、Lightspeed Commerce上的小型商家)构成巨大冲击。这些平台及其商家可能面临利润率大幅压缩或被迫提高商品价格,从而失去竞争力。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塔吉特)由于其供应链已更加本地化或多元化,且不依赖小额豁免进行大宗进口,受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可能因此获得竞争优势。投资者应关注那些高度依赖跨境直运模式且缺乏规模优势的小型电商平台及其生态系统,同时密切观察大型零售商如何利用这一变化巩固市场份额。 面对持续高关税和供应链调整,美国企业将如何调整其全球采购和生产策略,这对长期通胀和消费者价格有何影响? - 持续的高关税迫使美国企业加速“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甚至美国本土。这一战略调整的长期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立新的供应链需要时间和资本投入,初期可能导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物流费用,从而推高商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其次,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某些商品供应中断或价格上涨,但长期来看,多元化的供应链可能提高韧性,降低对单一国家(如中国)的依赖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商品可能不再享受低廉的“中国制造”价格,而以更高的“去风险化”成本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