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谦解读美中贸易谈判及其‘可控’的竞争关系

新闻要点
亚洲协会副会长兼中国分析中心常务董事景谦对中美贸易谈判、两国“可控”的竞争关系以及中国面临的国内经济挑战进行了深入解读。 文章指出,尽管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未取得突破,美国仍宣布将对华关税休战延长90天。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预期,并与日内瓦和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声明所设定的核心原则保持一致。 景谦强调,在5月中旬日内瓦会谈时,双方的共同利益在于缓和局势,因为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前景的暗淡使得中美两国都需要喘息空间。谈判团队阵容强大,美方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领衔,中方则由副总理何立峰、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和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等资深谈判代表组成。
背景介绍
景谦是亚洲协会副会长兼中国分析中心(CCA)的常务董事,该中心由他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共同创立。他的研究侧重于中美两国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前,全球市场动荡,经济前景黯淡,中美两国都迫切需要喘息空间,这促使双方在日内瓦进行会谈。文章提及美国此前已宣布将对华关税休战延长90天,尽管第三轮贸易谈判未取得突破,但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市场预期,也与日内瓦和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声明所设定的核心原则相符。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一直以关税施压和强硬谈判为特点。此次关税休战的延长,反映出尽管谈判进展缓慢,双方仍致力于通过对话寻求解决方案,以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深度 AI 洞察
美中贸易休战的延长,是否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策略正从对抗转向更为务实的长期共存? - 90天延期而非终止,表明特朗普政府在寻求对华贸易关系中,平衡了国内政治需求与全球经济稳定。 - 这种“可控的竞争”模式可能成为新常态,预示着未来贸易摩擦将更有策略性,而非全面升级。 - 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短期内贸易冲突的全面爆发风险降低,但结构性竞争将持续,需关注特定技术和战略领域的政策风险。 考虑到全球经济前景的暗淡,中美双方在贸易谈判中各自的核心诉求和妥协空间是什么? - 美方核心诉求可能仍集中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补贴等结构性问题上,同时寻求通过贸易平衡来安抚国内选民。 - 中方则可能致力于维护经济增长稳定,避免大规模失业,并争取在科技自给自足方面获得更多空间,同时对部分市场开放和监管透明度做出有限让步。 - 双方都避免了谈判破裂的“核选项”,这表明即便分歧巨大,务实的经济利益仍是推动对话的关键驱动力,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缓冲。 此次谈判对欧洲的潜在影响是什么?欧洲在美中竞争中扮演的角色将如何演变? - 欧洲可能受益于中美紧张关系的缓和,为其企业提供更大的贸易和投资确定性,避免被“选边站队”的压力进一步加剧。 - 然而,欧洲也可能面临被中美在特定技术标准或贸易规则上边缘化的风险,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等新兴领域。 - 长期来看,欧洲可能会寻求加强自身战略自主性,发展独立的贸易和技术联盟,以降低对美中任何一方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