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预测:英伟达新的中国交易将是颠覆性事件。原因如下

大中华区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08/18 07:38:02 (北京时间)
英伟达
AI芯片
中美科技关系
出口管制
收入分成协议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英伟达(Nvidia)已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向美国政府支付其中国销售额的15%,以换取在中国市场重新开展业务的权利,特别是通过其定制的H20芯片。这一协议被视为英伟达重新进入关键亚洲市场的途径,此前美国政府的关税和出口管制曾严重限制其在中国AI市场的影响力,导致其增长受限。 文章指出,尽管15%的支付额最初可能被视为税收,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类似于能源公司在外国进行资源开采时常见的收入分享协议,它适用于销售额而非利润,且并非可变动的特许权使用费。作者认为,向政府支付销售额的“适度”份额,对于英伟达而言是确保其在中国这一重要AI市场主导地位的战略性权衡,有助于防止华为等国内竞争对手侵蚀其竞争优势。 文章总结认为,这项新协议为英伟达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确保了其在关键市场的收入,同时不会大幅牺牲利润。作者预计,随着这些基本面因素的巩固,英伟达的估值倍数可能进一步扩大,推动股价达到新高,因此强烈建议投资者“大举买入并长期持有”英伟达股票。

背景介绍

2025年,美国政府对半导体行业实施了广泛的关税政策和出口管制,尤其针对中国市场,严重限制了英伟达(Nvidia)在中国人工智能(AI)市场的影响力。尽管如此,英伟达在经历年初市值大幅波动后,已恢复至4.4万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据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估计,仅中国AI市场就有望达到500亿美元的规模。 根据德勤(Deloitte)的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销售额达到627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十年将以1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40年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英伟达在2024年实现了130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约13%。2025年第一季度,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5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2.5%,这表明美国现任政府的政策已开始制约英伟达在该地区的增长潜力。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为何会批准这种看似非传统的收入分享协议,而非传统的出口许可证或关税模式? - 这可能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对华“脱钩”与维护美国高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的务实策略。直接禁止或过高的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企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反而加速中国本土替代方案的发展,削弱美国的技术影响力。 - 通过收取销售分成,政府能够直接从美国企业在华的商业活动中“获利”,这既能向国内选民展示其对华强硬姿态的经济回报,又能为政府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 此模式也可能是一个试点,用于评估在特定战略技术领域,如何既能限制技术扩散,又能让美国企业在特定框架内保持市场份额,从而避免过度激进的政策对美国经济利益造成反噬。 这项协议对英伟达的长期战略和全球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有何深层影响? - 巩固市场地位: 尽管有15%的成本,但能确保英伟达在中国这一巨大AI市场的持续存在,这对于其维护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若完全退出,将给华为等中国竞争对手留下真空,加速其追赶。 - 盈利模式创新: 英伟达通过这种方式将一部分地缘政治风险“成本化”,并将其内化为商业运营模式的一部分。这可能促使其他受地缘政治限制的科技公司探索类似的“准入费”或收入分享模式。 - 技术迭代压力: 为了弥补15%的成本,英伟达可能需要在中国市场加速其AI芯片的迭代速度,推出更高性能、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以确保即使支付15%后仍能保持盈利吸引力。 除了华为,这项协议还会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行业内的并购活动? - 供应链稳定性: 该协议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提供了确定性,有助于稳定其全球供应链中与中国相关的部分,降低因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 - 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 鉴于英伟达已找到“合规”进入中国的路径,其他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的非中国芯片制造商可能会效仿,寻求与美国政府达成类似协议,从而加剧中国市场的竞争。 - 并购驱动因素: 那些未能获得类似协议的美国或非美国芯片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中国市场准入压力。这可能促使它们寻求与已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公司进行并购或合作,以规避地缘政治障碍,或者反之,中国企业可能寻求收购受限的海外技术,以加速本土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