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比特币飙升突破12.4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四大推动因素

全球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08/16 20:28:01 (北京时间)
比特币
加密货币
数字资产
现货ETF
机构投资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2025年8月13日,比特币价格突破12.4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文章指出,这波涨势受到四大有利因素的推动,且这些因素预计将持续发挥作用。 首先,2024年4月发生的比特币“减半”事件导致新币供应量减少,引发了供应紧张。其次,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部门正积极积累比特币,使其所有权基础转向长期持有者,从而降低了流通供应量。第三,监管清晰度和政策支持正在迅速改善,美国SEC批准现货比特币ETF以及欧盟MiCA框架的生效,都为机构参与提供了信心。最后,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已被投资者广泛接受,其便利的交易方式(如ETF)和日益提高的市场认知度,使其成为主流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吸引了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背景介绍

比特币在2024年4月经历了第四次“减半”事件,将其挖矿奖励减少了一半,从而降低了新比特币的发行速度,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这一事件在历史上通常与价格上涨相关联,因为它强化了比特币的稀缺性。2024年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首批现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受监管的、便捷的途径来投资比特币,极大地增加了市场需求。此举被视为加密货币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使比特币进入了主流金融体系。此外,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MiCA)框架已于2024年底生效,旨在为欧盟内的加密资产建立统一的监管规则,进一步提升了机构对加密货币投资的信心和参与度。

深度 AI 洞察

在既定利好因素之外,还有哪些不那么明显的因素可能正在持续推动比特币上涨,尤其考虑到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态度? - 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可能比前任政府更为开放甚至支持,这为市场提供了潜在的政策顺风。虽然没有直接的监管行动,但缺乏针对性的打压本身就是一种利好,降低了不确定性,鼓励了投资。 - 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以及主要央行持续的货币扩张政策,可能促使投资者将比特币视为对冲法定货币贬值和系统性风险的替代性“数字黄金”资产,这种避险需求推动了资金流入。 - 机构投资者在合规框架内的大规模入场,正在改变比特币的市场结构。这些机构的长期持有策略和对冲基金的参与,可能减少了短期波动性,并为市场提供了更深厚的流动性,吸引了更多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 尽管机构采用被强调为主要驱动力,但比特币日益融入传统金融体系可能带来哪些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将如何影响更广泛的市场? - 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性仍远高于传统资产。随着其在ETF和机构产品中的普及,加密市场的大幅回调可能通过这些传统金融工具传导,引发更广泛的赎回潮和市场恐慌。 - 缺乏统一的全球监管框架,可能导致监管套利和风险累积。若主要经济体在数字资产监管上步调不一,可能形成监管漏洞,吸引不当行为,并在特定区域引发金融不稳定。 - 机构持有大量比特币,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或大规模抛售,其冲击可能远超个体投资者行为。若大型机构遭遇资金赎回压力,被迫清算比特币头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在与传统金融市场关联度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鉴于比特币日益成熟和机构化,其投资组合定位将如何演变,这对其作为“数字黄金”或通胀对冲工具的传统角色有何影响? - 比特币可能从一个高度投机的“另类资产”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特定风险回报特征的“新兴资产类别”,其与传统资产(如股票、债券)的相关性可能随时间变化,变得更复杂。 - 随着更多受监管产品的出现,以及市场效率的提高,比特币的波动性预计会逐步降低,使其更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非纯粹的短期交易工具。 - 比特币作为对抗通胀的工具,其有效性将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机构采纳程度的共同影响。其“数字黄金”的叙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机构化和与传统市场关联度增加所稀释,但也可能因其作为全球性无主权资产的特性而继续吸引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