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拉论坛从一棵稚嫩幼苗长成挺拔大树

显著
拉丁美洲
来源: qstheory.cn发布时间: 2025/05/15 12:59:40 (北京时间)
中拉论坛
拉美
拉共体
一带一路
全球南方
中国外交
中拉论坛从一棵稚嫩幼苗长成挺拔大树

新闻要点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于5月13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团结工程”、“发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民心工程”五大工程,并共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达成超过100项合作项目,并宣布了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举措。 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论坛十年来的成果以及本届会议的共识,赞赏中方的新倡议和贡献,认为论坛是拓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他们强调中国始终愿意倾听拉美声音,合作务实,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拉美实际需求。 文章还指出,中拉合作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加强团结,符合多极化趋势,有助于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平公正方向发展。双方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支持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

背景介绍

中拉论坛于2014年由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共同成立。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15年在北京举行。在过去十年中,该论坛已经发展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要渠道,建立了包括部长级会议、外长对话和国家协调员会议在内的多种机制,并举办了百余场各类活动,推动了双方关系的快速发展。 中拉论坛的成立是中国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重要一步,旨在深化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深度 AI 洞察

中方深化与拉美合作的战略驱动力是什么? - 超越经济利益,核心在于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多极化世界秩序的构建。 - 确保关键资源(如农产品、矿产)的稳定供应,规避现有全球供应链风险。 - 为“一带一路”倡议在西半球的扩展提供政治和经济支撑。 - 在国际多边场合争取更多支持,制衡西方影响。 “五大工程”和具体合作领域将如何影响地区及全球投资格局? - 基础设施和能源矿产合作可能为相关中国企业带来新合同和市场,同时可能增加拉美国家的债务敞口。 - 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合作可能加速拉美数字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引发数据安全和技术标准方面的担忧,影响西方科技公司的市场份额。 - 农业合作将进一步巩固拉美作为中国重要农产品供应地的地位,可能提升相关农业综合企业的价值,但也可能加剧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变化。 - 这些项目总体上将提升中国在拉美经济中的参与度,挤压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经济影响力。 中拉论坛对“全球南方”概念和国际秩序演变有何深层意义? - 论坛的成熟和深化合作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日益增强的自主性和团结,挑战了传统的南北经济关系模式。 - 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绕开或补充现有西方主导的多边机制的替代平台。 - 这种合作模式强调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与西方在某些领域的条件性援助形成对比,可能吸引更多发展中国家仿效。 - 论坛成果有助于在联合国等平台形成更强大的发展中国家联盟,推动国际规则和治理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