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财经聚焦|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首批银行间科创债亮相

显著
中国
来源: 新华社发布时间: 2025/05/10 20:13:27 (北京时间)
科技创新债券
银行间债券市场
股权投资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金融
财经聚焦|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首批银行间科创债亮相

新闻要点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启动,首批银行间科技创新债券亮相。 5月9日下午,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举行了首批发行科技创新债的8家企业路演活动,标志着发行工作启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宣布将推出此“科技板”,并已完善了针对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特点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 科大讯飞等科技型企业表示,“科技板”的创新设计灵活匹配了其融资需求。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认为,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债券,有助于推动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形成良性循环,培育耐心资本。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表示,此举有助于解决创投机构融资渠道不畅、成本偏高等结构性难题。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介绍,首批36单科技创新债券已公告发行规模210亿元,包括22家科技型企业和14家股权投资机构。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有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 “科技板”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国家科技战略重点领域。 为打消顾虑,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了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再贷款资金、 공동担保等方式分担部分违约损失风险。

背景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于今年3月宣布即将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此举是中国加快形成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多元化融资体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债券市场,期望其发挥筹集资金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等优势。 相关部门经过数月筹备,已于近期公布了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具体措施和制度安排,以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融资的特点,并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在募资等方面面临的困难。

深度 AI 洞察

这项新政策的真正战略意图是什么? - 核心在于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国家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那些周期长、风险高但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硬科技。 - 传统银行贷款和短期债券难以满足长期研发和产业化需求,而股权投资退出周期长且波动大,债市“科技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更稳定的、期限匹配的长期资本补充渠道。 - 通过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债,间接为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提供募资支持,解决其资金来源问题,从而更好地投资和服务于科创企业。 - 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表明政府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并愿意通过政策工具降低市场参与者的后顾之忧,推动资金“敢投、愿投”。 这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有何长期影响? - 促进债券市场多元化和专业化,形成服务特定战略领域的子市场。 - 提升债市在支持创新和长期资本形成中的作用,改变过去过度依赖股权市场的局面。 - 可能改变股权投资机构的募资模式,使其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和稳定,有助于培育更多“耐心资本”。 -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PBOC、CSRC)与市场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协同。 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是什么? - 科技型企业和早期科创项目的风险识别和信用评估难度较高,信用评级体系面临考验。 - 风险分担工具的实际操作效果和覆盖范围是否足够,以及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 - 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后,资金是否真正用于支持高风险、长周期的早期科创项目,而非仅仅补充流动性或投资低风险项目。 - 如何确保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透明度,避免“伪科创”企业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