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价飙升,云业务营收超预期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第二财季营收达2478亿元人民币(348亿美元),同比增长5%,超出市场预期。云计算部门营收强劲增长34%至398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企业AI需求的飙升,并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AI相关产品收入的三位数增长。 尽管营收表现强劲,阿里巴巴集团经调整后的EBITA同比大幅下降78%至91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快速增长但竞争激烈的即时商务市场进行了大量投资。然而,这些投资已开始见效,即时商务营收同比增长60%,显示出加速采用和单位经济效益的显著改善。投资者似乎愿意忽略利润下降,转而关注关键业务板块的增长势头。
背景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科技和电子商务巨头,业务涵盖电子商务(淘宝、天猫)、云计算(阿里云)、数字媒体和娱乐、物流等多个领域。近年来,该公司一直在努力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竞争加剧以及监管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阿里巴巴一直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视为其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并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战略投资。同时,即时商务作为中国电商市场的新兴增长点,也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主要参与者进行投入,以抢占市场份额。
深度 AI 洞察
投资者对阿里巴巴云业务的信心能否持续抵消其盈利压力? - 阿里巴巴云业务的强劲增长,尤其是AI相关收入的三位数增长,表明其在企业级AI解决方案市场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增长叙事,即公司正在成功转型并抓住高增长领域。 - 然而,这种信心能否持续,取决于AI变现能力能否加速提升,以匹配甚至超越其在即时商务等其他高投入领域的利润稀释效应。如果AI投入的边际回报率(ROIC)未能迅速改善,市场对“增长优先于利润”的容忍度可能会下降。 阿里巴巴的即时商务战略是否是短视的烧钱行为,还是具备长期价值的必要布局? - 即时商务的巨额投资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这在短期内对估值构成压力。然而,即时商务营收60%的同比增长和“单位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说法,暗示其烧钱效率可能正在提高,且市场份额正在扩大。这是一个“先亏损后盈利”的经典互联网模式。 - 长期来看,即时商务是连接消费者和本地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流量入口和用户粘性的关键。其成功可能巩固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并为高毛利业务(如广告、金融服务)提供新的流量入口。关键在于其能否在市场整合后实现盈利。 中国AI产业的监管和地缘政治风险对阿里云的国际化扩张有何影响? - 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和应用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但中国AI公司在国际市场面临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对技术出口和数据安全的持续关注下。这可能限制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潜力,特别是与美国及其盟友的企业合作。 - 尽管国内需求强劲,但如果全球AI生态系统分裂加剧,阿里云的长期增长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国内市场和与中国友好的新兴市场。这可能导致其全球市场份额的上限低于其技术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从而影响其长期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