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聊天机器人下载量突破1000万,快于ChatGPT和DeepSeek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24 18:08:17 (北京时间)
阿里巴巴集团
通义千问
人工智能
聊天机器人
生成式AI
中国科技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聊天机器人下载量突破1000万,快于ChatGPT和DeepSeek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全新多功能人工智能应用通义千问(Qwen)在公测上线首周内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据该公司周一表示,这一速度超过了OpenAI的ChatGPT和DeepSeek。 通义千问由阿里云的同名开源模型家族提供支持,旨在满足用户的专业和个人需求,其功能包括深度研究、图像生成和幻灯片生成。此次强劲的首秀预示着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在建立一个能与谷歌Gemini和ChatGPT(两者均未在中国大陆上市)媲美的人工智能助手的努力将取得良好进展。 在周二阿里巴巴公布最新季度财报前,其港股周一上涨4.67%,收于154.50港元。阿里巴巴称,通义千问标志着“阿里巴巴在消费级人工智能市场迈出的最重要一步”,旨在将其尖端的基础人工智能模型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和工具。

背景介绍

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在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应用方面。以OpenAI的ChatGPT为代表的AI聊天机器人迅速普及,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AI技术竞赛。 在中国大陆,由于严格的监管环境和本土化需求,国际领先的AI模型如ChatGPT和Google Gemini无法直接进入市场。这为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和DeepSeek等,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阿里巴巴云计算部门此前已推出开源的通义千问模型家族,此次发布的应用是其将模型能力推向消费市场的关键一步。

深度 AI 洞察

通义千问的快速下载量是否真正预示着阿里巴巴在AI消费市场的领导地位? - 表面上看,1000万下载量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超过了ChatGPT和DeepSeek。然而,需要审慎看待这一数据。 - 中国大陆市场缺乏国际巨头的直接竞争,为本土产品提供了独特的“真空期”优势。通义千问的快速增长可能部分归因于其作为国内少数几款成熟AI产品之一的先行者优势,而非纯粹的产品力压倒性胜利。 - 长期来看,真正的领导地位将取决于用户留存率、活跃度以及能否有效整合到阿里巴巴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并持续迭代优化技术。 阿里巴巴的AI战略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在其核心电商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 阿里巴巴正将其AI能力视为重塑和赋能其电商、云计算、物流等核心业务的关键驱动力。通义千问的成功推广可能增强阿里云在企业级市场的吸引力,并为提升现有业务效率、用户体验和探索新商业模式(如AI驱动的购物助手、营销工具)提供潜力。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估值逻辑正在从纯粹的电商平台向“电商+AI驱动的科技巨头”转变。投资者需要评估AI业务的实际变现能力和对整体盈利的贡献,而非仅仅关注用户增长数据。 - 在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持续关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中国本土AI的发展对于实现技术自主至关重要,而阿里巴巴在此领域的投入也符合国家战略方向,这可能为其带来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优势。 通义千问的开源策略及其与阿里云的协同作用将如何影响其未来竞争力? - 阿里巴巴的开源策略可能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开发者社区参与其模型的改进和应用开发,从而加速生态系统的繁荣和技术迭代。这与Meta的Llama系列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旨在通过社区力量提升自身影响力。 - 通义千问与阿里云的深度集成,意味着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消费者应用,更是阿里云AI基础设施的“名片”和试验田。这种协同作用能将前端用户反馈迅速传递给后端模型优化,同时通过企业级客户将AI能力商业化,形成良性循环。 - 然而,开源也意味着技术优势可能被竞争对手迅速学习和追赶,阿里巴巴需要不断创新,保持其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并加强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