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超出预期,股价却下跌:华尔街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新闻要点
尽管AMD在11月初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表现稳健,但其股价自公布以来仍下跌了约7.5%。市场担忧包括宏观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停摆)、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挑战、台海地缘政治紧张可能引发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以及此前股价已在2025年上涨91%带来的高动能。然而,华尔街最主要的担忧在于AMD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22%至43亿美元)及其400个基点的运营利润率收缩,这引发了对公司在AI基础设施时代规模化能力的质疑。 文章作者认为,相对于英伟达的先行者优势,AMD在短短几年内成功构建并推广其AI加速器平台,并已赢得Oracle、Meta和Microsoft等超大规模客户以及与OpenAI签订大型基础设施协议,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管理层预计多年代工合同将带来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提升。尽管当前市盈率达58倍看似偏高,但考虑到其他业务板块盈利的不一致性以及数据中心业务仍处于增长阶段,其盈利能力可能被低估,使得估值看起来比实际更具吸引力。作者因此认为AMD是AI基础设施时代值得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机会。
背景介绍
2025年,半导体行业是人工智能(AI)革命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英伟达(Nvidia)在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博通(Broadcom)和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也凭借AI驱动的利好因素跻身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 AMD作为重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在AI芯片领域虽常被英伟达的光芒所掩盖,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积极扩展其AI加速器平台。美国政府的财政僵局和潜在的政府停摆在过去一年中多次出现,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情绪造成影响。此外,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和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特别是针对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和关税政策,对美国芯片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构成挑战。
深度 AI 洞察
AMD数据中心业务利润率收缩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案:AMD数据中心业务利润率收缩,表面上可能被解读为竞争压力或成本控制不力。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其AI加速器平台的早期市场渗透策略。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在英伟达已建立强大生态系统的情况下,AMD可能在初期采取了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或投入了大量研发和市场拓展成本。此外,与超大规模客户签订的多年期合同可能包含早期阶段的折扣条款,而利润率的显著提升可能要等到这些合同进入后期执行阶段,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和技术成熟度的提高才能实现。 美国政府停摆和中美贸易紧张对AMD的长期战略部署有何潜在影响? 答案:美国政府停摆造成的宏观不确定性,短期内会影响整体市场情绪和企业资本开支决策,但长期来看,其影响是周期性的。真正具有结构性影响的是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特别是针对AI芯片的出口限制和关税政策。这迫使AMD等公司在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市场如中国采取更复杂的双轨或本地化战略,可能意味着: - 研发和生产链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区域的依赖。 - 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符合当地法规和客户需求、且不受美国出口限制的定制化产品。 - 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以规避政策风险并维持市场份额。此举虽可缓解短期冲击,但也可能导致技术壁垒和运营复杂性增加。 AMD与OpenAI的巨额基础设施协议以及与超大规模客户的合作,如何重塑AI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格局? 答案:AMD与OpenAI签署的6吉瓦基础设施协议以及与Oracle、Meta和Microsoft等超大规模客户的合作,预示着AI基础设施市场正在从英伟达一家独大向多元化供应商格局演进。这不仅为AMD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流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更重要的是: - 验证了AMD MI系列芯片在高性能AI计算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可靠性,打破了市场对英伟达技术垄断的固有认知。 - 超大规模客户寻求供应链多元化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增强议价能力。AMD的崛起提供了可行的替代方案,将促使英伟达在定价和创新上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 这些战略合作有助于AMD进一步优化其软件生态系统和开发工具,从而更好地满足AI开发者的需求,形成更具吸引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这将加速AI产业整体的创新步伐和应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