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交易终结?英伟达股价在业绩亮眼后仍下滑的原因

新闻要点
尽管英伟达(Nvidia)公布的季度业绩和第四季度指引均超出华尔街预期,其股价在早盘大幅上涨后却逆转下跌,拖累了主要股指。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表示,对当前Blackwell芯片的需求“异常旺盛”,并否认了AI泡沫的说法。 然而,投资者对AI相关估值过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美联储可能不会在12月进一步降息的情况下。此番下跌也反映了AI相关股票的普遍降温趋势。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罗斯·西摩(Ross Seymore)维持对英伟达的“中性”评级,主要基于估值考量,认为未来两年85%的营收增长预期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此外,由于美国贸易限制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表现不佳,第三季度H20芯片销售仅为5000万美元,总中国营收远低于分析师预期。
背景介绍
英伟达是全球领先的AI芯片制造商,其H100和即将推出的Blackwell系列GPU是推动当前AI技术发展和大型语言模型训练的关键硬件。该公司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股价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市场的焦点。 2025年,市场普遍关注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任何关于降息的预期变化都可能对股市,特别是高增长科技股的估值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唐纳德·J·特朗普政府在2024年连任后,持续对中国实施技术出口限制,旨在遏制中国在先进半导体领域的发展,这给英伟达在华业务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深度 AI 洞察
英伟达股价在公布亮眼业绩后仍下滑,这揭示了AI“泡沫”担忧的哪些深层转变? - 这表明市场对AI投资叙事已从“增长不惜一切代价”转向“增长与估值并重”。投资者不再仅仅关注营收增长,而是更加审慎地评估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及其在当前高估值下的合理性。 - 它反映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敏感性。尽管特朗普政府可能倾向于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但美联储的独立性及其对通胀和经济数据的回应,仍是影响高估值科技股的关键因素。任何降息预期的动摇,都会迅速传导至对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重新评估。 - 这也暗示了市场对AI技术落地和盈利转化的预期正在变得更加现实。虽然AI潜力巨大,但实现大规模、可持续盈利并非一蹴而就,部分投资者可能已开始消化这一长期而非短期爆发的现实。 美国对华技术限制的持续影响,如何重塑英伟达及其竞争对手的全球战略? -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迫使英伟达不得不为中国市场开发定制版芯片,但这些“阉割版”产品在中国面临国产替代和本土竞争加剧的挑战。这不仅影响了短期营收,更可能侵蚀英伟达在关键战略市场的长期份额和技术优势。 - 对于英伟达而言,这意味着其增长战略必须更加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或产品的依赖。它可能加速公司在软件、服务和非中国地区的AI生态系统建设,以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 对于中国的本土竞争对手(如华为昇腾、壁仞科技等),这些限制构成了“保护伞”,为其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市场空间。长期来看,这可能催生一个更加两极分化的全球AI芯片供应链,每个阵营都拥抱各自的生态系统和技术标准。 除了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还有哪些潜在因素可能在未来两年内限制英伟达的超预期增长? - 客户集中度风险: 超级云计算客户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巨大,但也赋予了它们议价能力。随着这些巨头开发自己的AI芯片(如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Inferentia),未来英伟达可能面临客户自研替代的压力。 - 技术迭代速度与成本: AI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投入巨大,且技术迭代迅速。英伟达需要不断投入巨资保持领先,但每次新产品的巨大性能提升,也可能导致现有产品的供应过剩或价格压力,影响营收的稳定性。 - 新兴竞争对手的崛起: 除了中国本土企业,全球范围内也可能出现新的AI芯片设计公司或创新者,通过特定应用优化或新架构挑战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边缘计算或垂直AI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