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布与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2000亿美元贸易协议,旨在到2028年削减385亿美元美国商品逆差

新闻要点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与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达成一项贸易协议框架,旨在到2028年消除385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逆差,并承诺至少实现2000亿美元的美国投资。 该协议是在特朗普于八月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39%关税之后达成的。瑞士制药和工业巨头,包括罗氏控股、诺华和ABB等,已承诺根据该框架进行投资,预计2026年至少将投入670亿美元,从而在美国多个关键行业创造就业机会。 协议规定,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将面临最高15%的累积互惠关税税率,与欧盟待遇相同。双方将取消对坚果、鱼类、海鲜、某些水果、化学品和烈酒(包括威士忌和朗姆酒)的关税。瑞士还计划对美国出口的野牛、牛肉和家禽实施关税配额。 此外,该框架包括出口管制、制裁和投资审查方面的协调,以及不征收数字服务税的数字贸易原则。瑞士承诺在预计于2026年初完成的谈判中平衡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消息公布后,相关瑞士ETF小幅下跌。
背景介绍
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4年11月再次当选)一直将削减美国贸易逆差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支柱。在本次与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达成协议之前,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8月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了39%的关税,这显然是旨在促使贸易谈判的强硬手段。 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是高度发达的欧洲经济体,尤其以其金融服务、精密机械和制药行业闻名。尽管两国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使得它们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
深度 AI 洞察
这项协议的真实战略动机是什么? - 表面上,该协议旨在削减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并吸引投资,这符合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经济议程。 - 更深层次看,这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的有效性方面向全球发出的一个信号。对瑞士征收高额关税并随后达成协议,可能旨在向其他贸易伙伴展示,强硬立场能够带来其认为有利的贸易条件和投资承诺。 - 这也可能是在2026年初完成谈判之前,利用相对较小的经济体(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作为模板或“成功案例”,以期在未来与更大经济体进行更复杂的贸易谈判时复制这种模式。 该协议对全球贸易格局和多边主义有何更广泛影响? - 该协议进一步强化了双边贸易谈判的趋势,并可能削弱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如WTO)的影响力。通过直接与个别国家谈判,美国政府可以规避多边协议的约束。 - 这种“以关税促协议”的策略可能鼓励其他国家也采取类似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引发贸易摩擦升级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碎片化。 - 尽管协议中包含了“协调出口管制、制裁和投资审查”以及数字贸易原则,这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其核心仍是国家利益优先,可能导致更复杂的全球贸易网络和不确定性。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其中长期风险和机遇? - 机遇: 对于在美投资的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公司(如诺华、罗氏、ABB)而言,该协议提供了政策确定性和市场准入,降低了关税风险,并可能促进其在美国市场的扩张和盈利能力。美国相关行业(制药、机械、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也将受益于新增投资和就业机会。 - 风险: 该协议的成功可能鼓励特朗普政府在其他领域和与更多国家采取类似的激进贸易策略,从而增加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于非协议国家或行业,可能会面临贸易转移效应或更高的进入壁垒。此外,瑞士承诺平衡双边贸易可能意味着其贸易政策将对美国出口商更加有利,但可能会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商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引发区域贸易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