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是未来十年AI扩张的最佳股票吗?

新闻要点
文章认为,在当前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牛市中,尽管“七巨头”科技公司的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但为未来十年AI扩张提供最佳投资机会的股票可能并非它们。 相反,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AMAT)被提出作为有力竞争者。该公司不直接生产AI芯片或提供AI服务,而是作为“AI卖铲人”,制造全球大多数新芯片和先进显示器所需的关键设备,包括材料沉积、原子刻蚀、精密测量和封装设备。 应用材料是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17.4%,其客户涵盖了英伟达、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等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然而,公司面临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的风险,尤其是其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美国出口限制预计将使其2026财年收入减少6亿美元,且内存芯片行业具有周期性。公司近期还宣布裁员4%。 尽管存在短期挑战,但长期来看,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将大幅增长,到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2040年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长由AI驱动。应用材料股价今年已上涨48%,过去五年上涨245%,市值达1920亿美元,鉴于半导体市场的巨大潜力,其上涨空间被认为难以估量。
背景介绍
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AMAT)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显示器设备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它提供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及其他纳米制造产品的设备、服务和软件。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科技的基石,支撑着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服务器等各种电子产品。近年来,随着AI、5G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激增,推动了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强劲增长。2025年,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970亿美元。 美国政府,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持续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技术领先地位。这些政策对包括应用材料在内的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构成了显著的运营风险。 同时,全球经济周期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对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对内存芯片等周期性较强的领域,带来了不确定性。
深度 AI 洞察
应用材料的“卖铲人”模式是否能真正免疫地缘政治风险? 答案:尽管应用材料作为“卖铲人”而非直接的芯片制造商,其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分散直接的芯片市场波动风险。但文章明确指出,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且美国出口管制已预示将对其2026财年收入造成6亿美元的减损。这表明,在当前特朗普政府持续加码对华技术遏制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并不能完全免疫地缘政治风险。相反,其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使其成为中美科技战的直接受害者,未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将长期受制于两国关系的波动和政策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警惕,这种“卖铲人”的广阔客户基础在特定地缘政治背景下,可能反而成为其脆弱性的来源。 考虑到美国持续的对华技术遏制策略,应用材料的长期增长前景是否被过分乐观估计? 答案:文章对半导体市场长期增长的预测(2030年1万亿美元,2040年2万亿美元)是基于全球芯片需求的整体扩张,其中AI是主要驱动力。然而,这一乐观前景可能未充分计入美国政策对产业链结构性重塑的深远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仅限制特定设备的出口,更旨在推动半导体供应链的本土化和“去中国化”。这意味着,即使全球半导体需求增长,应用材料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被长期侵蚀,甚至被迫调整其全球供应链布局,这会带来额外成本和效率损失。 - 此外,中国为应对美国限制,正大力扶持本土半导体设备产业,长期来看可能削弱应用材料在华的主导地位。文章提到的裁员和自动化,虽旨在提高竞争力,但也可能反映公司在应对全球供应链调整和效率提升方面的结构性压力。 应用材料的巨额市值增长与其“七巨头”的估值差距,是否预示着更大的价值洼地? 答案:应用材料过去五年245%的涨幅和1920亿美元的市值确实远低于“七巨头”动辄万亿美元的估值,从表面上看似乎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 - 然而,这种估值差距可能反映了市场对不同商业模式和增长确定性的认知。AI“七巨头”直接受益于AI应用层和平台层的爆发式增长,其商业模式更接近终端市场,增长路径更为直接且具有网络效应。 - 而应用材料作为上游设备供应商,其增长虽然受益于AI,但受到半导体资本支出周期、客户产能扩张计划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多重制约。尽管其市场份额领先,但其成长性与终端AI应用层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波动性。投资者在评估其“价值洼地”时,需深入考量其业务本质与市场所赋予的增长预期是否匹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是否已充分计入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