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投资者对人工智能股兴趣减弱,软银集团一周内市值蒸发近500亿美元

全球
来源: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发布时间: 2025/11/07 17:14:20 (北京时间)
软银集团
Arm Holdings
人工智能
半导体行业
市场估值
The logo of SoftBank is displayed at a company shop in Tokyo, Japan January 28, 2025.

新闻要点

软银集团股价上周五继续下跌,此前由于投资者对人工智能(AI)板块估值过高重拾警惕,AI相关股票普遍下滑。该集团持有广泛的AI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半导体和应用公司,其股价收盘下跌6.87%。 本周软银市值蒸发近500亿美元,周跌幅近20%,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差单周表现。分析师指出,软银股价下跌部分原因在于其被视为OpenAI唯一的上市代理,而OpenAI的许多合作关系尚处于潜在阶段,资金前景不明朗。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曾表示与美国政府就芯片工厂建设的联邦贷款担保进行了讨论。 更广泛的科技股也出现下跌,包括软银旗下持有多数股权的半导体设计公司Arm Holdings,以及日本芯片制造商Advantest、Renesas Electronics和Tokyo Electron。台积电、SK海力士和三星等亚洲芯片巨头,以及高通、AMD、Palantir、Oracle、英伟达和Meta Platforms等美国科技公司股价也普遍走低。尽管一些专家认为AI资本支出主要由现金充裕的公司资助,尚未形成泡沫,但市场对估值疲劳的担忧正在增加。

背景介绍

软银集团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投资巨头,以其愿景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和各类前沿科技公司进行大规模投资而闻名。其投资组合涵盖了半导体设计公司Arm Holdings等关键资产,Arm在全球移动和AI处理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热情持续高涨,但伴随而来的是对其估值合理性的担忧,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快速上涨之后。 2025年,全球经济背景下,投资者对科技股的风险偏好正在经历调整。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持续关注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和国内制造业发展,OpenAI寻求联邦贷款担保以鼓励芯片工厂建设的举动也与这一大背景相符。市场正密切关注AI技术实际落地速度与企业盈利能力能否支撑当前高估值。

深度 AI 洞察

当前人工智能板块的“估值疲劳”是否预示着更大的市场泡沫即将破裂? 投资者对AI的“估值疲劳”与传统意义上的泡沫破裂有所不同,但同样构成重大风险。它并非由廉价信贷或投机驱动的全面崩溃,而是对回报速度和规模预期的修正。若AI应用落地和盈利增长未能迅速跟上,可能导致资金从高估值AI股流出,转而寻找更具确定性的投资标的。这可能导致板块内部的分化加剧,真正有技术护城河和盈利能力的公司可能获得溢价,而概念炒作的公司则面临更严峻的调整。 软银集团作为AI生态的关键投资者,此次大幅亏损对其长期战略和市场地位有何潜在影响? 此次市值大幅蒸发,尽管对软银集团造成短期冲击,但其长期战略根基在于对AI基础设施的深层布局,特别是通过Arm Holdings。软银的风险在于,市场对其“AI代理”的认知过度集中在少数热门公司如OpenAI,而非其多元化的AI生态布局。如果AI领域的估值持续承压,软银可能面临更大的资产减记风险,这会对其愿景基金的募资和投资策略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若AI技术长期趋势不变,软银仍可能凭借其核心资产在下一轮周期中受益,但也需要更清晰地向市场传达其整体AI价值。 在特朗普政府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OpenAI寻求联邦贷款担保对整个AI供应链意味着什么? OpenAI寻求联邦贷款担保,凸显了AI芯片制造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私营部门在超大规模资本支出上面临的挑战。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强化国内供应链的政策下,此类联邦支持可能成为常态。这不仅能降低芯片制造商的融资风险,加速产能建设,也可能加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构,并为与美国政府紧密合作的AI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然而,这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本国AI和半导体产业的类似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市场碎片化和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