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软化其在《金融时报》上关于‘中国将赢得AI竞赛’的言论

新闻要点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初向《金融时报》表示,由于能源成本较低和监管宽松,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然而,数小时后,英伟达通过其官方X账号发布了一份明显更为温和的声明,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美国仅毫秒之遥”,并强调美国必须通过加速发展并赢得全球开发者来保持领先。 黄仁勋长期以来一直主张,如果美国能让开发者依赖英伟达的领先人工智能芯片,美国就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他曾以此论点游说反对对其公司对华销售的出口限制。尽管在2025年7月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晤后,一些芯片限制有所放松,英伟达和AMD同意将其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现有AI处理器销售收入的15%支付给美国政府,但此后北京以国家安全审查为由将英伟达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导致其市场份额降至零。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会允许英伟达的芯片回归,因为中国官员正推动国内科技公司转向国产人工智能芯片替代方案,这可能被用作贸易谈判中的筹码。
背景介绍
这则新闻发生在美中两国在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进行技术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此前对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实施了限制,旨在减缓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 英伟达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其产品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至关重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和技术政策对中国的立场,以及中国推动关键技术自给自足的战略,是理解此次事件的关键宏观背景。
深度 AI 洞察
黄仁勋言论软化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 黄仁勋的言论转变并非简单的立场修正,更可能是英伟达在美中技术冷战中寻求商业生存和战略平衡的精心策略。 - 最初对《金融时报》的“中国将赢”言论可能旨在向美国政策制定者发出警告,强调过度限制可能导致美国失去竞争优势,并推动中国本土替代方案的加速发展,最终损害美国公司的利益。 - 随后的软化声明,强调“美国领先毫秒”,则是在安抚市场和美国政府,表明英伟达仍致力于支持美国技术领导地位,同时可能为未来与中国市场的潜在回归留下余地。 中国对英伟达的封锁是否纯粹基于国家安全考量? - 尽管国家安全审查是官方理由,但中国对英伟达芯片的封锁很可能具有多重战略目的,而不仅仅是安全考量。 -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贸易谈判筹码:北京可能利用英伟达的市场准入作为杠杆,以换取美国在更广泛的半导体或其他贸易领域的让步,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 - 此外,此举加速了中国本土AI芯片生态系统的发展。通过限制外国先进芯片的供应,中国政府强制国内企业转向并投资其本土替代品,从而推进技术自主化进程。 对英伟达及整个AI芯片产业的长期投资影响是什么? -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降至零,对其短期营收和增长预期无疑构成重大挑战,迫使其加速多元化战略,寻求其他高增长市场。 - 长期来看,美中之间的技术脱钩趋势将迫使全球AI芯片供应链进行根本性重构。英伟达及其他西方芯片公司将面临一个分裂的市场,需要开发针对不同区域监管和技术标准的定制产品。 - 这种地缘政治背景下的竞争将促使技术创新加速,但也可能导致资本效率降低和全球AI生态系统碎片化,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溢价和更复杂的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