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观点:这是华尔街目前最大的泡沫——我指的不是人工智能(AI)

北美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11/05 18:38:19 (北京时间)
量子计算
科技泡沫
股票估值
特朗普政府
市场情绪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尽管人工智能(AI)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华尔街目前最大的泡沫并非AI,而是量子计算领域。离子Q(IonQ)、Rigetti Computing、D-Wave Quantum和Quantum Computing Inc.等纯粹的量子计算公司在过去12个月中股价涨幅高达3170%,市值已达数十亿美元,但缺乏数据支持其高估值。 文章分析了量子计算股价飙升的原因,包括其解决复杂问题的巨大潜力、特朗普政府据报可能入股的传闻、与亚马逊和微软等巨头的云服务合作,以及投资者的“错失恐惧症”(FOMO)。然而,作者强调,所有“下一件大事”技术在早期阶段都会经历泡沫破裂,因投资者常常高估其普及速度。当前量子计算解决方案仍处于开发或早期商业化阶段,缺乏盈利能力。 从估值来看,这些量子计算公司的2027年预期市销率(P/S)极高,例如IonQ为69,Rigetti Computing高达359,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行业领导者30-40的峰值。鉴于标普500指数的席勒市盈率已达41.20,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文章预测一旦市场回调,这些估值过高的量子计算股票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背景介绍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理论和专用计算机解决传统计算机(包括超级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包括加速AI算法学习、改进药物开发模拟、挑战网络安全平台以及优化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 当前,AI技术被普华永道(PwC)估计到2030年可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而《The Quantum Insider》预测量子计算在未来十年内能创造1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然而,与许多新兴技术一样,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程度有限。投资者对颠覆性技术的狂热往往导致估值脱离基本面,历史上互联网、纳米技术、3D打印和区块链等领域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2025年,特朗普政府据报正在考虑收购量子计算公司的股权,这进一步推高了市场情绪。

深度 AI 洞察

当前量子计算估值泡沫的破裂将如何影响更广泛的科技投资格局? - 量子计算泡沫破裂将强化投资者对“下一件大事”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审慎态度,尤其是在高利率环境下,对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产生压力的技术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 这可能会促使资本从纯粹的概念股转向具有清晰商业模式和近期盈利潜力的AI相关领域,或者转向那些将量子计算作为长期研发项目而非核心业务驱动的成熟科技巨头。 - 鉴于标普500指数整体估值偏高,量子计算股的急剧下跌可能成为更广泛市场回调的催化剂或预警信号,导致风险偏好普遍下降,促使资金流向更具防御性的资产。 特朗普政府对量子计算公司的潜在股权投资对市场信号意味着什么?其长期影响可能是什么? - 特朗普政府可能入股量子计算公司,发出了支持关键前沿科技的强烈信号,旨在确保美国在战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在短期内能提振市场情绪,但也可能被市场解读为政府在特定领域“挑选赢家”,扭曲市场定价。 - 长期来看,政府的介入虽然能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和背书,但可能引入额外的监管审查或战略目标,限制其纯粹的商业发展路径。若政府投资未能转化为实际商业成果,反而会加剧市场对这些公司基本面的质疑。 - 这种政府支持模式也可能引发其他主要经济体采取类似行动,加速全球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军备竞赛,但同时也增加了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政治风险的权重。 量子计算与AI的关系如此紧密,为什么作者认为量子计算的泡沫比AI更大?这对AI投资有何启示? - 作者认为量子计算泡沫更大,是因为其商业化路径比AI更不明确、更遥远,且估值与营收预测的脱节程度远超AI。尽管AI也面临挑战,但其应用和商业模式已在多个领域显现,有更坚实的近期增长支撑。 - 对AI投资的启示是,虽然AI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应警惕纯粹的概念炒作和缺乏实际收益支撑的AI公司。AI领域可能也会经历分化,那些专注于实际应用、能创造真实价值并产生盈利的AI公司将最终跑赢市场,而过度依赖未来愿景的公司则可能面临估值修正。 - 投资者应关注AI技术在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变现能力,而非仅仅追逐通用型AI模型的炒作。量子计算的教训提醒我们,即使是革命性技术,也需经历漫长的商业化过程,在此期间,估值与基本面的背离是不可持续的。